教育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16:34
当代消费社会的背景下,讲人情面子的社会传统使我国的居民消费不同于西方国家,西方消费社会理论中出现的关系消费和表征消费在我国的情理社会之中也呈现了特有的表现形式。随着学界研究的深入,教育对消费水平的积极作用普遍得到认同,消费获得感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非货币收益之一。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究教育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分布规律以及在我国情理社会中教育水平对关系消费、表征消费形式的内在影响机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的非货币收益研究和教育对民众获得感的提升提供新的经验证据。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的微观数据,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以及实证研究法。首先,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并归纳相关实证研究的典型模型。其次,使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法在聚焦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理论模型,并采用中介效应法进行内在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研究得出了如下的主要结论:城乡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分布结构与学界已发现的城乡居民消费分层结构较为一致,即城镇居民的教育水平分布和消费分层结构都呈现出近似菱形或纺锤形结构,二者在农村居民群体上则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农村居民是文化消费的弱势群体,教育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城乡二元结构给城乡居民在消费结构上产生的差异,使物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完善;教育水平对居民的人情消费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中的社会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教育水平对居民的品牌消费偏好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中的当前主观社经地位和十年后主观社经地位预期是连接两者的重要中介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从而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消费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惠农政策建立起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改善农村受教育弱势群体的精神生活质量;同时政府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来缓解农村居民对人情消费的过度依赖,以及发扬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积极因素来加强教育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推动居民消费向理性健康的高品质消费回归。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中国讲人情面子的社会现实,从教育的非货币收益和机制研究的角度为新时代政府扩大消费需求以及理解教育分配的结果公平提供了政策依据,使政府决策者能够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来关注教育弱势群体的消费获得感。同时,从教育影响社会心态的视角为政府制定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消费政策提供经验证据,这也顺应了实现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位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0-054;F12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消费社会
1.1.2 教育的非货币收益
1.2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育水平
2.1.2 关系消费
2.1.3 表征消费
2.2 教育对消费影响的文献综述
2.2.1 教育增值与消费力的提升
2.2.2 教育的引导调节与高品质消费
2.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3.1 人力资本理论
2.3.2 社会资本理论
2.3.3 社会分层理论
2.3.4 消费行为理论
第三章 教育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
3.1 实证说明
3.1.1 数据来源
3.1.2 核心变量
3.2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3.2.1 样本的受教育水平分布
3.2.2 城乡居民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3 教育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
3.4 结果讨论
第四章 居民教育水平与关系消费
4.1 变量处理与模型选择
4.1.1 变量处理
4.1.2 模型选择
4.2 中介模型估计结果
4.2.1 居民受教育水平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4.2.2 社会资本在教育水平与关系消费中的中介作用
4.3 结果讨论
第五章 居民教育水平与表征消费
5.1 变量处理与模型选择
5.1.1 变量处理
5.1.2 模型选择
5.2 中介模型估计结果
5.2.1 居民教育水平对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5.2.2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教育水平与表征消费中的中介作用
5.3 结果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政策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88932
【学位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0-054;F12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消费社会
1.1.2 教育的非货币收益
1.2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育水平
2.1.2 关系消费
2.1.3 表征消费
2.2 教育对消费影响的文献综述
2.2.1 教育增值与消费力的提升
2.2.2 教育的引导调节与高品质消费
2.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3.1 人力资本理论
2.3.2 社会资本理论
2.3.3 社会分层理论
2.3.4 消费行为理论
第三章 教育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
3.1 实证说明
3.1.1 数据来源
3.1.2 核心变量
3.2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3.2.1 样本的受教育水平分布
3.2.2 城乡居民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3 教育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
3.4 结果讨论
第四章 居民教育水平与关系消费
4.1 变量处理与模型选择
4.1.1 变量处理
4.1.2 模型选择
4.2 中介模型估计结果
4.2.1 居民受教育水平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4.2.2 社会资本在教育水平与关系消费中的中介作用
4.3 结果讨论
第五章 居民教育水平与表征消费
5.1 变量处理与模型选择
5.1.1 变量处理
5.1.2 模型选择
5.2 中介模型估计结果
5.2.1 居民教育水平对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5.2.2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教育水平与表征消费中的中介作用
5.3 结果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政策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芳;赵越;;非货币收益、选择意愿与高职教育发展[J];职教论坛;2018年12期
2 李德方;王云珠;王君;;非货币收益研究对职业教育意味着什么[J];职教通讯;2017年31期
3 李德方;周芳;;高等职业教育非货币收益实证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03期
4 李德方;周芳;马华;朱刚;;职业教育非货币收益:概念、方法、类型[J];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33期
5 尚鹏飞;;公安民警自身利益构成模式分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盛默;两权分离与代理成本[J];财经研究;1990年10期
7 林荣日;教育间接收益散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6期
8 杨鹏;;警力下沉基层的条件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楚俊国;企业中偷懒行为何以盛行[J];中国改革;2002年05期
10 任红娟;;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成本效益分析构成要素略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小莉;教育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刘洋;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成本—收益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单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优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张珉;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行为分析及其定位[D];湘潭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88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8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