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视角下台湾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19 08:38
基于对台湾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发展三阶段的形式、指标、结果运用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台湾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绩效制与教师证书和职位数量有关,但对培养成果相对忽略。此外,等级或认可制的制度设计,能否培养有效能教师有待商榷;教师教育评估指标注重投入和过程,而忽略师范生学习的结果;评估指标的版本类型虽然不同,但同样重视资源与过程的投入,教师教育机构难以凸显培养师资的多元培育特色;在评估过程中,后期评估制度重视教师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但运作效果有限;评估结果运用在师范生数量的缩减,但对于已经稳定的教师供需市场可能产生干扰。
【文章来源】:教师教育研究.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论
二、成果导向概念基础
(一)成果导向之意义
(二)成果导向评估之指标
1. 师范生的遴选:
2. 教学知识与技巧:
3. 教师教学表现:
4. 教师教育机构的贡献:
三、台湾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发展
(一)访视阶段(1995-2005年)
1. 制度背景与目的
2. 评估形式
3. 评估结果运用
(二)第一周期等级制阶段(2006-2012年)
1. 制度背景与目的
2. 评估指标内容与形式
3. 评估结果运用
(三)第二周期认可制阶段(2012-2017年)
1. 制度背景与目的
2. 评估指标内容与形式
3. 评估结果运用
四、成果导向视角下台湾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分析
五、台湾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发展的反思与启示
(一)反思
(二)启示
本文编号:2925600
【文章来源】:教师教育研究.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论
二、成果导向概念基础
(一)成果导向之意义
(二)成果导向评估之指标
1. 师范生的遴选:
2. 教学知识与技巧:
3. 教师教学表现:
4. 教师教育机构的贡献:
三、台湾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发展
(一)访视阶段(1995-2005年)
1. 制度背景与目的
2. 评估形式
3. 评估结果运用
(二)第一周期等级制阶段(2006-2012年)
1. 制度背景与目的
2. 评估指标内容与形式
3. 评估结果运用
(三)第二周期认可制阶段(2012-2017年)
1. 制度背景与目的
2. 评估指标内容与形式
3. 评估结果运用
四、成果导向视角下台湾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分析
五、台湾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发展的反思与启示
(一)反思
(二)启示
本文编号:2925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92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