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先秦儒家德育主体性思想的逻辑理路

发布时间:2020-12-28 08:14
  先秦儒家德育传统中潜藏着丰富而深厚的主体性思想意蕴,其得以确立的逻辑理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礼"而"仁",内求"礼乐之原",揭示出人对"礼"的遵从是基于自身仁德的自觉行为;由"仁"而"性",进一步探求仁德的人性根基,将仁德及其成就奠基于人的内在本性和自觉自为;由"性"而"心",将人的自觉自为最终落实呈现于"心",构建起一个涵盖"德性之心""认知之心""意志之心"等诸多方面的德育主体性思想体系。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由“礼”而“仁”——开启内求“礼乐之原”的致思取向
二、由仁而性——内求仁义道德的人性根基
三、由“性”而“心”——成德主体的最终挺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孟子性善论与教化理论的融合对道德教育的启示[J]. 孙英浩,单丹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1)
[2]荀子之“心”与自由意志——荀子心灵哲学研究[J]. 沈顺福.  社会科学. 2014(03)
[3]“仁学”体系概述[J]. 杜崙.  中国哲学史. 2011(02)
[4]人性的顺成与转逆——论孟子与告子“杞柳与杯棬”之辩的意蕴[J]. 郭美华.  文史哲. 2011(02)



本文编号:2943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943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8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