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课程建设:现实起点、时空规约与实践旨向
发布时间:2021-09-30 16:18
"城市"与"乡村"是社会时空中意象不同但过程统一的非对立存在,乡土课程建设需避免囿于"为农"或"去农"的理念论辩之中,而应把乡村社会和乡村学生的现实境况作为思考乡土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解读乡村社会结构与乡村学生体验中"时间"和"空间"的内涵,可以揭示乡村社会的观念与实践对乡土课程的外部制约,以及乡村学生体验中"在地"意义与乡土课程的主客关联。乡土课程建设的时空规约性,决定了乡土课程建设的实践,应该契合乡村社会结构,弥合乡村学生体验,并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达成适用与有效。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乡土课程建设的现实起点
(一)乡村社会的现实状况
(二)乡村学生的个体境遇
二、乡土课程建设的时空规约
(一)乡村社会的时空结构
(二)乡村学生的时空体验
三、乡土课程建设的实践旨向
(一)契合乡村社会结构
(二)弥合乡村学生体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乡村教化的时代省思[J]. 徐继存,高盼望,孙宽宁.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6)
[2]作为“空间体验”的师生冲突[J]. 常亚慧,吴彦彤,李存金. 当代教育科学. 2018(04)
[3]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庄与体制[J]. 贺雪峰. 求索. 2017(10)
[4]流失“村民”的村落:传统村落的转型及其乡村性反思——基于15个典型村落的经验研究[J]. 文军,吴越菲. 社会学研究. 2017(04)
[5]乡村教育现代化三问[J]. 邬志辉. 教育发展研究. 2015(01)
[6]乡村文明重构的空间正义之维[J]. 曾天雄,曾鹰. 广东社会科学. 2014(06)
[7]双重脱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形成[J]. 黄斌欢. 社会学研究. 2014(02)
[8]“悬浮的孤岛”及其突围——再认识中国乡村教育[J]. 刘云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1)
[9]乡村学校教育变迁与时空意识的变革[J]. 高水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04)
[10]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J]. 王铭铭. 社会学研究. 1999(06)
本文编号:3416229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乡土课程建设的现实起点
(一)乡村社会的现实状况
(二)乡村学生的个体境遇
二、乡土课程建设的时空规约
(一)乡村社会的时空结构
(二)乡村学生的时空体验
三、乡土课程建设的实践旨向
(一)契合乡村社会结构
(二)弥合乡村学生体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乡村教化的时代省思[J]. 徐继存,高盼望,孙宽宁.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6)
[2]作为“空间体验”的师生冲突[J]. 常亚慧,吴彦彤,李存金. 当代教育科学. 2018(04)
[3]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庄与体制[J]. 贺雪峰. 求索. 2017(10)
[4]流失“村民”的村落:传统村落的转型及其乡村性反思——基于15个典型村落的经验研究[J]. 文军,吴越菲. 社会学研究. 2017(04)
[5]乡村教育现代化三问[J]. 邬志辉. 教育发展研究. 2015(01)
[6]乡村文明重构的空间正义之维[J]. 曾天雄,曾鹰. 广东社会科学. 2014(06)
[7]双重脱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形成[J]. 黄斌欢. 社会学研究. 2014(02)
[8]“悬浮的孤岛”及其突围——再认识中国乡村教育[J]. 刘云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1)
[9]乡村学校教育变迁与时空意识的变革[J]. 高水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04)
[10]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J]. 王铭铭. 社会学研究. 1999(06)
本文编号:3416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41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