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5:01
本文关键词: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校长这一群体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大学校长成长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如今大学校长的成长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大学校长的成长环境也日益复杂。因此,笔者认为大学校长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是时代的需要,对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规律进行探讨意义重大。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大学校长,他们在艰难的社会条件下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型校长,梅贻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教育家型校长作为大学校长中的杰出群体,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他们的成长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对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能否给当前大学校长的成长带来一些启示呢?任何个体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家型校长也不例外。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教育家型校长的概念、成长环境、组织培训等方面,本文以一种向历史寻求答案的方式,通过分析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型校长一一梅贻琦的成长特征,并通过借鉴历史上其他优秀的教育家型校长来探宄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和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素质,从而揭示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规律,希望对成就当代教育家型校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是本论文的研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宄,通过借鉴以往的研宄,并结合相关史料来探究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规律。 本论文分为以下章节:导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宄意义,并就教育家型校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后面的论述打好基础。第一章从梅贻琦的成长历程出发探讨了梅贻琦的成长特征。通过分析发现梅贻琦的成长特征主要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民主的领导风格,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爱与奉献。第二章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来介绍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校长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校长的办学理念、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第三章介绍了教育家型校长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并总结了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特征。第四章主要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总结了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规律,主要包括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前提、条件、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教育家型校长 梅贻琦 成长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71.2
【目录】:
- 目录3-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20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10-13
- (一) 选题的缘由10-12
- (二) 选题意义12-13
- 二、文献综述13-19
- (一) 教育家13-15
- (二) 教育家型校长15-18
- (三) 梅贻琦18-19
- 三、研究方法19-20
- 第一章 梅贻琦校长的成长特征分析20-27
- 一、梅贻琦的成长历程20-23
- (一) 任职前20-21
- (二) 任职后21-23
- 二、梅贻琦的成长特征23-27
- (一) 先进的办学理念23-24
- (二) 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24
- (三) 民主的领导风格24-25
- (四) 独特的人格魅力25
- (五) 对教育事业的爱与奉献25-27
- 第二章 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27-34
- 一、影响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外部因素27-30
- (一) 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27-28
- (二) 制度环境28
- (三) 社会环境28-29
- (四) 家庭环境29-30
- (五) 工作环境30
- 二、影响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内部因素30-34
- (一) 办学理念31
- (二) 领导才能31-32
- (三) 人格魅力32-34
- 第三章 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素质分析34-43
- 一、领导者素质的意蕴34-35
- 二、教育家型校长的基本素质要求35-40
- (一) 道德素质35-36
- (二) 知识素质36-37
- (三) 能力素质37-39
- (四) 身心素质39-40
- 三、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分析40-43
- 第四章 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规律分析43-49
- 一、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前提:有“道”43-44
- (一) 立足国家,有所担当43
- (二) 放眼全局,坚守理想43-44
- 二、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条件:就“势”44-45
- (一) 顺势而为,积累优势44
- (二) 积极主动,寻求发展44-45
- 三、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基础:守“理”45-47
- (一) 科学授权,发扬民主45-46
- (二) 善于激励,乐于沟通46
- (三) 不断创新,追求卓越46-47
- 四、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保障:养“气”47-49
- (一) 终身学习的意识47-48
- (二) 坚毅执着的精神48-49
- 结语49-50
- 注释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珊珊;;“大师论”——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2 刘庆昌;;论从教者的三重境界:教者、教育者、教育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俞家庆,许淑红,丁月牙;美国大学校长与管理人员培训及其对我国高校干训工作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史莉芳;;关于中外大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5 余海波;;“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效果分析——基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的调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肖玉霞;;“立功”“立言”和“立德”的辨证关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当代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周川;试论教育家的角色特征与成长因素[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袁振国;;教育家是一个时代教育文化的象征[J];江苏教育;2007年17期
10 张雪珍;;关于加强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培训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4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