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4:05

  本文关键词: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校园仪式 功能 实效


【摘要】:仪式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某些文化因为仪式的作用而保留并继承下去。仪式具有象征性、展演性、文化性、程序性,这些属性决定了仪式在人类生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仪式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发生在学校中的校园仪式在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引起了笔者的一系列思考。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笔者了解到对校园仪式功能挖掘的研究较多,而笔者更关心校园仪式的实效情况。因能力有限,笔者仅选取一所学校X小学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观察和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校园仪式开展的实际情况,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师生对校园仪式的意义与功能具有较高的认知和认同;师生对“给学生带来深刻影响的校园仪式”上持有不同的看法;较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群体认为“升旗仪式”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同的校园仪式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层面的程度不同;“认知内驱力”需要的满足是学生参与校园仪式的最大原因,也是校园仪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上下课仪式在学校中的开展状况令人堪忧。通过对校园仪式开展实效的分析总结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困境,具体包括:校园仪式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割裂;学校硬环境与软环境构成失衡;仪式场域文化意义的欠缺;校园仪式目的不明确;校园仪式内容空泛单一;校园仪式过于“形式化”;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实效困境的分析,笔者提出了提高校园仪式实效性的对策: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公共环境;在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注重软环境的构建;明确校园仪式活动目的,做到“文本活动方案”公开、透明;内容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力争丰富;杜绝仪式环节割裂现象,维持仪式的连续性;在形式富有实质性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探索耳目一新的形式;整合学校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代表学校整体形象的校园仪式;建立完善可行的校园仪式评价机制。 为解决笔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本论文的研究,具体研究思路如下:第一个部分是导论部分,主要陈述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校园仪式开展状况及实效的分析,具体内容包括X小学文化生态系统概述,校园仪式开展的实际状况和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分析,对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分析是本论文的重点,笔者在此部分中会重点分析;第三个部分是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困境,结合对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分析指出校园仪式在开展中面临的困境;第四个部分是对校园仪式开展实效的反思,针对第三部分校园仪式开展中面临面临的困境,笔者尝试性的提出提高校园仪式开展实效性的建议。 本文主要以X小学为例,通过展示X小学各类校园仪式开展的实况,分析X小学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情况,以个体反映整体,透视出当前校园仪式建设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尝试性的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校园仪式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校园仪式 功能 实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导论8-24
  • (一) 问题的提出8-9
  • (二) 研究意义9-10
  • (三) 文献综述10-21
  • (四) 概念界定21-22
  • (五)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2-24
  • 一、校园仪式开展的状况及实效分析——以X小学为例24-50
  • (一) X小学文化生态系统概述24-26
  • (二) 校园仪式开展的状况26-32
  • (三) 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分析32-50
  • 二、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困境50-56
  • (一) 校园仪式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割裂51-52
  • (二) 学校硬环境与软环境构成失衡52
  • (三) 仪式场域文化意义的欠缺52-53
  • (四) 校园仪式目的不明确53
  • (五) 校园仪式内容空泛单一53-54
  • (六) 校园仪式过于“形式化”54
  • (七) 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54
  • (八) 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54-56
  • 三、对校园仪式开展实效的反思56-60
  • (一)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公共环境56
  • (二) 在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注重软环境的构建56
  • (三) 明确校园仪式活动目的,做到“文本活动方案”公开、透明56-57
  • (四) 内容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力争丰富57
  • (五) 杜绝仪式环节割裂现象,维持仪式的连续性57
  • (六) 在形式富有实质性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探索耳目一新的形式57-58
  • (七) 整合学校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代表学校整体形象的校园仪式58-59
  • (八) 建立完善可行的校园仪式评价机制59-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66-72
  • 致谢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赵雅量;;教育中的仪式:演示、模仿、跨文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2 肖初娇;;学校的仪式及其教育作用[J];甘肃农业;2006年04期

3 陈纬华;仪式的效力:理论回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郑金洲;;文化传播与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4期

5 丁钢;;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6 于惠玉,朱长林;以环境教育为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J];环境教育;2000年02期

7 刘铁芳;教育叙事与教师成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李育红;杨永燕;;文化独特的外现形式——仪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9 薛国凤;;仪式与学校文化建设[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9期

10 倪辉;;对学校生活中仪式的道德审视[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905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905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