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关联原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页 > 学位论文 > 西北师范大学
关联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以阿斯顿学校为例
分享
自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在其《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关联理论以来,人们开始进一步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人类交际的总原则。基于关联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阅读是读者在明示—推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依据自己的认知环境尝试从外显含义来推测内隐含义。不同的认知环境导致不同的语境假设。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我们的身体环境有可能相同,然而我们的认知环境却会因人而异。读者读到的每句话语都有可能对先前的内容渗透新的信息,因此读者的理解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认知环境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阅读理解的。
为了检验关联理论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作者提出了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关联理论阅读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第二,实验班教学实验后,不同英语阅读水平(高,中,低)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否都有所提高;第三,实验班教学实验后,不同英语阅读水平的学生对认知环境(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推测策略)的态度是否发生改变?为此,作者对所教授的阿斯顿学校(甘肃省兰州市的一家英语培训学校)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是13到15岁的初中生。研究者担任这两个班的教师,采用两种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控制班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班则采用新的关联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
整个实验部分为期四个月,分为:教学实验前,中,后三个阶段。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所有学生都参加了英语阅读前测。经过统计数据分析,研究者发现两个班在阅读理解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研究者在实验班进行了一次调查,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调查问卷的前测。
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又参加了一次英语阅读的后测。经过与前测的统计对比,研究者发现两个班的阅读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虽然两个班的学生的阅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班的学生相对于控制班学生来说有更显著的提高。这意味着关联理论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并且此次研究中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较传统模式更为有效。尽管经过阅读前测和后测的对比证明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但是还需进一步证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相关性。所以研究者对实验班的阅读测试后测和问卷后测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显著相关。因此,经过上述论证,研究问题一得到了解决。
为了论证第二个研究问题,研究者根据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测试前测分数对其进行了分类,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阅读水平。经过这三个组的配对对比,研究者发现中、低阅读水平的学生比高阅读水平的学生取得了更显著的提高。由于高水平学生经过教学实验后并没有显著性提高,所以研究者只将重点放在其他两个阅读水平学生上。中等阅读水平学生的提高和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显著相关,而低阅读水平学生的提高则和语言知识和推测策略显著相关。
通过对问卷前后测的对比,我们可以找到第三个研究问题的答案。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经过教学干预后对认知环境的三个主要方面持有更为积极的态度。高阅读水平学生对背景知识和推测策略持有更积极的态度。中等阅读水平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推测策略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对低阅读水平学生而言,他们对这三个方面都持有更积极的态度。
实验结果显示关联理论阅读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功,这意味着关联理论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启示。尽管新的教学模式已被证明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并考虑到这种模式的一些局限性。这部分会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进行讨论。
孟洁
课程与教学论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周雪
2011
chi
G633.41
关联理论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认知环境 推测策略 背景知识
2014年04月17日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查看更多>>
本文关键词: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关联原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4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24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