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阅读论文 >

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00:50
  2011年前后,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语用学转向。但是,已有的语用理论和语用实践虽有成效,却并非尽如人意。功能语言学谱系中有两大独立的分支:语用学与语篇学,两者存在重要关联,从语篇学的视角审察阅读教学,或能为现实的语用转向找到新的突破口。因此我们试图引入这样一门新学科——语篇学,藉此丰赡语文课程的基础学科知识,并为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改革与创新提供可行路径。语篇学理论体系包罗宏富,语篇图式、语篇分类和语篇分析等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它们能为阅读教学的语用转型提供新的知识基础。研究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得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必先探讨语文课程的性质。研究认为,语文课程性质不是个伪命题,但工具性、人文性、统一说和言语性等都不构成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性质可抽象为话语经验。话语经验说的内涵为:语文课程是通过学生主体的话语实践,并与外在教学环境进行持续的互动,进而获得话语经验的一门课程。话语经验说内在地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话语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是书面话语——语篇,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可抽象为语篇解码。语篇解码说内含三个呈层进关系的命题.:语文阅...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图1语篇学与语用学的关系??

构成图,构成图,学生,阅读心理


第三章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目的观重构??图3.1语篇的语言功能框架??二、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素养??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看,语篇阅读是一种整体性的“阅读投入”过程。自从威尔本??1991年首次提出“投入”概念,并借此研究学生学习行为中的活动投入以来,西方关于??投入,包括阅读投入的研宄,已成为阅读心理学界的重要议题。关于阅读投入,大家的??观点不尽一致。古特律与维格菲尔德认为,所谓阅读投入,实指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动机??与策略层面的互动。PISA的研究者科斯奇等人则将阅读投入界定为“与阅读素养成绩有??最大相关的学生特征”。综合各方的定义,我们可以将阅读投入概括为:影响阅读过程、??阅读素养和阅读绩效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与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指乐意付出精神上的努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能使用阅读策略和规则。情感投??入包括对某些活动或对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反应(兴趣、疲惫、焦虑、挫折)。??行为投入是直接投入到一系列活动中,具体包括积极的行为、努力和持久的特性。阅读??投入是学生发展阅读技能和提高阅读成绩的关键,因此语篇阅读素养应由三大要素构成:??语篇阅读知识、语篇阅读能力、语篇阅读情意,它们互相渗透,共同影响着阅读的过程(见??图3.?2)。以下分项阐述。??+语篇阅读知识??语菖阅力??语篇阒读情意?V??图3.?2语篇阅读素养构成图??(一)语篇阅读知识??语篇阅读知识并不等于语文知识,学生学习语篇阅读知识,目的在于增强对阅读对??象以及阅读规律的认识,以帮助提高阅读能力。语篇阅读知识可分成三类:??1.语篇学科知识??100??I??

语文,香港,课程,角色


第四章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材范式的重构??语文课堂—?课外阅读y?语文课堂;,??r-n?+?[^<5)??文-I?、童书__????、—^?f?童书^)??^?J?I?J?V,?^?/??图4.?1童书在香港“中国语文”课程中的角色???显然,香港语文教材的使用与美国的举措非常接近。斯托斯基《美国公立学校语文??课程框架:一种模型》在“书籍选择”部分指出,各年级学生的阅读都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语文教师应提供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应体现共同的文学传统(参考“附录”?A),??应提供高质量的当代文学作品(参考“附录”?B),应提供其他国家的、体现异域文化的??杰作(参考“附录”?B),文学阅读多数应围绕“附录”提供的作品展开,教师应根据多??种因素判断语篇是否适合学生学习。另外美国惠利公司(Wheatley)于2014年出版了自??己的《共同核心课程?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二版),八年级第六单元为“未选择的路”??专题,该单元学习时间为六周,教材编者要求学生围绕坚强的角色进行探宂性阅读,其??推荐的选文既有文学类语篇《未选择的路》,也有信息类语篇詹姆斯?迈克布里奇?戴碧??思(James?McBride?Dabbs)的诗评《罗伯特?弗罗斯特:行动诗人》;既有17世纪维拉斯??奎兹的绘画作品《圣德帕约》,也有不同时期的同名电影《小妇人》《老人与海》,还有整??本书: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阿尔克特的《小妇人》等。???其实,在国内语文教改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在这方面也做出了有益探索,并积累??了成功经验。比如,李希贵当年在山东高密一中时,曾开展过“语文实验室计划”,该??计


本文编号:3333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333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