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今的信息网络化时代,网络在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网络阅读也逐渐以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走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它的方便快捷、资源丰富性、自由开放性对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当今大学生为什么进行网络阅读和网络阅读的调查现状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网络阅读动机的相关研究仍然很少,本研究正是基于此对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本文把网络阅读动机的操作性定义定义为激发和引导个体行为朝向网络阅读目标的力量。 研究过程首先是编制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本研究通过查阅前人研究,参考专家意见,并对128名同学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分析整理后提出一个对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的最初维度构想,共五个维度,分别是:交往认同、情感抒发、信息搜集、个人修养、阅读兴趣,并依此编制了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初测问卷。初测共发放问卷350份,对其中有效的318份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参考专家意见,结合维度构想,最终把五个因子调整为:社会交往,为了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而网络阅读,以求得到别人的认同和接纳;情感抒发,是指为抒发、调节情绪而进行网络阅读,以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和充实;信息获取,是为了搜集、获取自身需要的资料信息而进行网络阅读;个人修养,该因素大都与个人素养有关,指为提高自身的涵养而从事网络阅读的行为;阅读兴趣,是指为满足自身的爱好需求而进行网络阅读。由此形成了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正式问卷,共27题项,正式施测发放11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013份。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 a系数作为指标,结果显示总问卷及各分维度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然后本研究以正式问卷的一半进行统计分析,共计有效问卷521份,对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与网络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也尝试探讨了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对正式问卷的另一半进行统计分析,共计有效问卷487份,尝试探讨了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是多维度的,包括社会交往、情感抒发、信息获取、个人修养和阅读兴趣五个维度。 (2)编制的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有效的问卷来使用。 (3)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总分高于平均值3。各维度平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为:信息获取、阅读兴趣、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和情感抒发。 (4)大学生的网络阅读动机具有城乡差异、年级差异,在性别、民族、专业上无显著差异。在网络阅读行为方面,性别在喜欢的网络阅读材料类型上显著差异,而主要网络阅读行为无显著差异;年级上,学习网络阅读时间为研究生最高,而休闲网络阅读时间为大四和研究生都较高。 (5)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与网络阅读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用在休闲的网络阅读时间相比于用在学习的网络阅读时间,相关系数更高。 (6)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与人际关系无相关关系。 (7)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与社会支持有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问卷编制 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动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5.5;G449;G43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绪论11-12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现实意义12
- 2. 文献综述12-16
- 2.1 网络阅读定义及分类12-13
- 2.1.1 网络阅读的定义12-13
- 2.1.2 网络阅读的分类13
- 2.2 网络阅读动机和网络阅读行为13-16
- 2.2.1 网络阅读动机的定义13
- 2.2.2 阅读动机、网络阅读动机构成及量表相关研究13-14
- 2.2.3 网络阅读行为研究14-15
- 2.2.4 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调查15-16
- 2.3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16
- 3.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的编制16-18
- 3.1 网络阅读动机的操作性定义16
- 3.2 开放式问卷调查16-17
- 3.2.1 目的17
- 3.2.2 方法17
- 3.2.3 结果与分析17
- 3.3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维度的初步构建17-18
- 3.4 初测问卷的编制18
- 4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初测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18-23
- 4.1 目的18
- 4.2 被试18
- 4.3 研究材料18-19
- 4.4 进程19
- 4.5 统计分析工具19
- 4.6 项目分析19-20
- 4.7 探索性因子分析20-23
- 4.7.1 因子分析适宜性20
- 4.7.2 因子数的抽取和项目筛选20
- 4.7.3 因子分析结果20-23
- 5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正式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23-26
- 5.1 目的23
- 5.2 研究材料23
- 5.3 研究工具23
- 5.4 被试23-24
- 5.5 结果与分析24-26
- 5.5.1 信度检验24-25
- 5.5.2 效度分析25-26
- 6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的特点及相关研究26-38
- 6.1 目的及方法26-27
- 6.1.1 目的27
- 6.1.2 被试27
- 6.1.3 研究工具27
- 6.2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总体特征27-30
- 6.3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的人口学变量特点30-34
- 6.3.1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的性别差异30
- 6.3.2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的居住地差异30-31
- 6.3.3 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差异31-32
- 6.3.4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差异32
- 6.3.5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差异32-34
- 6.4 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的特点34-36
- 6.4.1 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的测量34
- 6.4.2 网络阅读时间和喜欢网络网络阅读材料类型的数量34-35
- 6.4.3 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的年级和性别特点35-36
- 6.5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和网络阅读行为的相关研究36-37
- 6.5.1 大学生总体网络阅读动机与网络阅读行为的关系36-37
- 6.5.2 大学生网络阅读分量表与网络阅读行为的关系37
- 6.6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和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37
- 6.7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37-38
- 7. 讨论38-41
- 7.1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的结构维度38
- 7.2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的信效度38
- 7.3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的特点38-39
- 7.4 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的特点39-40
- 7.5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与网络阅读行为的关系40
- 7.6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和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40
- 7.7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40-41
- 7.8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41
- 8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45-51
- 附录一: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开放式问卷45-46
- 附录二: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初测问卷46-48
- 附录三: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正式问卷48-50
- 附录四: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问卷50-51
- 致谢51-52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提高大学生网络阅读效率之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5期
2 刘大同;;网络阅读之于我[J];作文大王(中学版);2006年04期
3 彭桂喜;;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的比较[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06期
4 陈昌苗;;以网络阅读为依托,培养学生信息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2期
5 景志华;英语专业网络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耿红卫;王文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10期
7 茜云;;阅读冷热变奏曲——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J];今日中学生;2009年15期
8 李月梅;;提升学生网络阅读能力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2期
9 曹文轩;;读书文化代表了深圳的教养和格调[J];美文(少年散文);2006年12期
10 胡耀文;张菊芳;;浅议网络环境下阅读方式的转变[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方劲;;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探析[A];泛珠三角地区图书馆学(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福建卷[C];2009年
2 陈其琦;;浅谈中小学生网络阅读及对策[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朝霞;;网络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4 黄诗南;;新时期青少年网络阅读指导探微[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素霞;;网络时代的阅读问题[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6 王明雄;陈晓凤;;浅析网络阅读及图书馆的网络阅读指导工作[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叶江萍;;网络条件下阅读行为的分析[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8 徐洪升;;Web2.0与深阅读[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9 卢蓉;;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10 高莹;冯守仁;;关于公共图书馆网络阅览的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华;教师不能忽视“网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许森;网络阅读[N];学习时报;2010年
3 罗恒 谢韦达;网络阅读要收费 到底该谁掏腰包[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王有佳;数字化阅读喜忧参半[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5 平安君;专家和读者眼中的自助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路艳霞;网络阅读首超图书阅读[N];河北日报;2008年
7 张琴;不读书是因“没时间”?为何网络阅读却如火如荼[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本报记者 路艳霞;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N];北京日报;2008年
9 阿月;网络不是读书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张贺;网络成第二大阅读方式[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延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曾洁琼;我国企业智力资本计量和报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黄慧;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杨海平;银屑病激发因素的调查与防治对策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5 冯毅
本文编号:36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6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