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24 23:29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已经在许多专业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在语文的综合活动教学中也屡见不鲜,但是,在语文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它的运用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课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对比研究的方式,力图探索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法的可操作性。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制度保障是必须的。在课堂上建立生态群落型的合作小组,在课外以即时交互工具为平台建立讨论小组,然后以过程性评价、交互式评价为保障,是确保行动导向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组织条件。遵循“用一个主问题撬动文本、用一项主任务驱动学生活动”的设计原则,行动导向阅读教学努力构建与课堂目标相适应的课堂活动方式,建立了相应的原则和实施步骤,并形成了一套文体兼顾、可行高效的行动导向阅读教学课例,比如用文本重构、视角转换重叙故事等方法解读小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轻松地获得叙事学知识;用辩论法、非难法来阅读议论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用勾连法、竞译法等他山之石来解读散文和诗歌,以抵达作者的心灵之秘境。我们用较长时间的实践,以对比研究证明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积极意义,它在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语文课堂也因...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危机
2.发展之需求
3.专业教学研究的使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行动导向一般概述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1.任务驱动法
2.项目教学法
3.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法
4.情境教学法
5.角色扮演法
6.小结
(三)“行动导向”适用中职学生认知特点
(四)行动导向式阅读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1.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任务驱动,生成课堂
2.文本阅读:整体解读,寻找支点,建构新知
3.专业联系:有机结合,顺势而为,共生共长
4.教师态度:适时示弱,合作备课,合作教学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阅读教学设计
(一)基本原则
1.由浅入深,处置好前置学习
2.生动简洁,设计好关键任务
3.层次分明,设置好分解任务
4.顺势而为,把握好课堂生成
5.因势建构,合拢好拓展作业
6.关注成长,使用好专业资源
(二)案例研究
1.案例选择
2.案例分析
四、案例举隅
(一)小说文本:叙事学介入
1.叙事视角与情节重演式介入
2.矛盾冲突与文本建构式介入
3.情节突转与文本比较式介入
4.小结
(二)议论文本:思辨训练
1.非难法
2.辩论法
(三)散文诗歌:艺术互证
1.勾连法
2.竞译法
五、教学实效研究
(一)对比研究设计
(二)研究过程
1.组织建设:生态群落型的课堂形态
2.建构交互性的过程评价策略
(三)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试情况:
2.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3.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866812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危机
2.发展之需求
3.专业教学研究的使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行动导向一般概述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1.任务驱动法
2.项目教学法
3.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法
4.情境教学法
5.角色扮演法
6.小结
(三)“行动导向”适用中职学生认知特点
(四)行动导向式阅读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1.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任务驱动,生成课堂
2.文本阅读:整体解读,寻找支点,建构新知
3.专业联系:有机结合,顺势而为,共生共长
4.教师态度:适时示弱,合作备课,合作教学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阅读教学设计
(一)基本原则
1.由浅入深,处置好前置学习
2.生动简洁,设计好关键任务
3.层次分明,设置好分解任务
4.顺势而为,把握好课堂生成
5.因势建构,合拢好拓展作业
6.关注成长,使用好专业资源
(二)案例研究
1.案例选择
2.案例分析
四、案例举隅
(一)小说文本:叙事学介入
1.叙事视角与情节重演式介入
2.矛盾冲突与文本建构式介入
3.情节突转与文本比较式介入
4.小结
(二)议论文本:思辨训练
1.非难法
2.辩论法
(三)散文诗歌:艺术互证
1.勾连法
2.竞译法
五、教学实效研究
(一)对比研究设计
(二)研究过程
1.组织建设:生态群落型的课堂形态
2.建构交互性的过程评价策略
(三)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试情况:
2.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3.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866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86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