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模仿类游戏对农村儿童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本文关键词: 农村儿童 社会化 模仿类游戏 体育教学 出处:《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体育对实现人的社会化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儿童来说,体育模仿类游戏除了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身体机能外,还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各种必备身体技能、促进个性与智力发展、形成意志品质、理解社会规则、促进人际交往,因此在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价值。农村教师应能针对农村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设计和运用恰当的模仿类游戏,以此改善农村儿童体育教学效果,提高农村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
[Abstract]:Spor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socialization. For children, sports imitating games can help them to improve their physical functions, but also to help them master the necessary physical skill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 to form the quality of will,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rules, and to promot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re i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value in promoting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Rural teachers should be able to design and use appropriate imitation games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children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rural children, improve the level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ural children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作者单位】: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
【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2012年度立项课题(编号:2012526)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2011年度教改课题(批准号:XYS11J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13.7
【正文快照】: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是儿童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根据这一目的,游戏教学逐渐成为儿童体育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特别是在农村环境中,如何利用游戏教学促进农村儿童的社会化,已经成为农村体育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一、体育在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姚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论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黄若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年36期
3 赵超;;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4 章劲松;体育群体中个体角色的社会化[J];社会学研究;1995年04期
5 赵宏;体育对人的经验改造及促进人的社会化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李树旺;;西方社会学对体育与社会化研究的理论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悦超;;对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牛永刚;;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3 杨志民;于平;;安徽省农业科技人员体育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杨志民;邓玉;于平;;安徽省农村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5 江波;安徽省城市老年妇女体育参与的现状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金文慧;;高校体育课程文化探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辜文林;赛乐;;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杨行玉;;对远程网络教育成本研究的多维反思[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李爱荣;戴剑;倪娜;;“草根型体育社团”形成的社会学归因与发展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10 苏明忠,韩振勇,凌文杰;我国排球联赛市场环境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松;吴超;;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曦;;对发展农村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3 闫晓军;;田径运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王嘉毅;梁永平;;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蒲生财;;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体现教材价值功能[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梁兵;;体育教学中角色扮演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瑞雄;;审计实践教学建设刍议——基于浙江省财会信息化大赛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焱;;以舞蹈关注生命健康——中国当代健身舞蹈的价值体系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8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献国;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徐雄;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黄晨华;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看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体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巩淑丽;辽宁省城市家庭和谐发展的体育实现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高荣;高校旅游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淑敏;网球运动在济南市区大众健身中普及的可行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闫立忠;公民体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建;;新世纪的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2 郑姚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论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谢志军;;浅谈对体育教师的管理[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7年06期
4 刘宗杰;;陕西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年03期
5 何元春;新世纪体育观的转变给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王斌;论高校体育课考评制度改革走向[J];体育科研;2001年02期
7 薛雨平,高风华,张德福;学校体育课程的社会化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2年02期
8 韩春利;;2005~2010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组织管理与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李平;;高职院校“双师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林晓光;简论大学生社会化与体育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晓义 ,王耘 ,白学军;儿童合作与竞争行为发展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年01期
2 李艳玲;张艳青;;父亲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才智;2010年03期
3 张勇;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尹爱娜;幼儿基本体操与儿童社会化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戈柔;;警惕儿童过度社会化[J];幼儿教育;2001年12期
6 晏菁;王朝丽;;儿童BLOG中的意见领袖及其信息传播特点[J];职业;2009年35期
7 刘瑛;儿童社会化教育中的角色游戏[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贺新宇;;学校文化及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简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李雪瑜;李辉;;家庭变量与儿童社会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概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学锋;;社会认知过程模式的主要进展[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方富熹;方格;MonikaKellerWolfgangEdelstein;;中国冰岛儿童对家庭人际关系的社会认知发展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刘青梅;;从非社会性行为视角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青青;;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当子心祸——论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岳天明 原明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对策探讨[N];中国人口报;2008年
2 ;幼教,为儿童社会化与品质培养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张鹏邋钟伟;互联网络:儿童的欣喜与接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王丽欣;小组合作学习与儿童社会化发展[N];莱芜日报;2009年
5 李林;通城妇联稳步推进社会化维权[N];咸宁日报;2008年
6 北京大学法学院 史朝霞;爱的回收:一种危险的惩罚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7年
7 ;父女关系[N];哈尔滨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谭海波;宁陕构建妇女儿童社会化维权格局[N];安康日报;2010年
9 谢丽芳;文化传承与民族儿童教育[N];美术报;2006年
10 许晓楠;今年多项举措保障困难群众生活[N];大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H.A.Anula Swarnawathie;民间故事在斯里兰卡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D];武汉大学;2009年
3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燕;农村小学撤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吴婧;乡村文化变迁对村落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亚琛;浅析电视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2年
4 孙立萍;当前我国离婚式单亲家庭与其子女社会化[D];吉林大学;2005年
5 谢英军;促进儿童社会化的游戏型课件的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傅克俭;湘西苗族儿童社会化之特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红霞;运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儿童社会化的混合式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戴军;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余文蕙;影响儿童媒介接近权的社会因素分析[D];广州大学;2008年
10 余开静;社会转型期流动儿童社会化偏差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8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46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