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儿童期归属感发展的特点及适宜性教育

发布时间:2018-03-02 12:16

  本文选题:归属感 切入点:儿童期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归属感关注儿童个体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群体或环境中,并认知到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一种特殊的角色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经历。儿童期的归属感主要成分是儿童生活在其中并与儿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环境和群体。儿童期归属感的获得具有由熟悉到陌生、由近及远的特点,教师及成人应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鼓励儿童在交往中培养相互接纳的意识,而且,应吸引和鼓励儿童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培养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进而创造出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
[Abstract]:A sense of belonging is concerned that the individual child is, to some extent, involved in a group or environment,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sense of belonging in childhood is the environment and group in which children live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he acquisition of a sense of belonging in childhood is from familiarity to strang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ximity and distance, teachers and adults should help children to establish positive self-concepts and encourage them to foster a sense of mutual acceptance in their interactions, and should attract and encourage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collective activities and develop collective awareness, Cultivate children to love their hometown, love the motherland, and create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s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880100) 中央高校专项经费(12SSXM006)
【分类号】:G6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胡娟;论环境及其创设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价值[J];教育科学;2002年02期

3 姚伟;婴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健康人格的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4 蒋红斌;肖晓娟;;有助于儿童安全感确立的家庭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长好,邹泓;依恋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王正明;践行道德策略性知识的意义及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孙建新;新课程下化学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胡珍珠;;培养积极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蔡芸;析培养道德情感的心理途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林晶晶;;幼儿性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及其教育方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钟家宝;;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10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祝素月;孟晓俊;;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静然;;会计学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蔡炜;;论新时期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李浩;滕晓青;;论开放教育建构性学习环境建设[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9 滕晓青;李浩;;学生课外阅读成果交流会:指导课外阅读的好方法[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卢雪珊;;研究的科学 科学的研究——浅谈高师音乐教学法课中的研究性学习[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8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晓叶;高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明伟;职高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董坤坤;基于WAP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欣淼;上海市幼儿教师园本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雪;中文作文教学病拷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靖;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邬志辉;关于教学环境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03期

2 田慧生;论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潜在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10期

3 吴晓燕;环境育人的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4 颜洁,庞丽娟;论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立人;;他为何不喜欢与人共处[J];幼儿教育;2006年02期

2 谢清理;;“儿童中心”的三个维度[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年02期

3 钟艳兰;赖小林;;视儿童为“儿童”——卢梭《爱弥尔》教育心理学观对科学教育的启示[J];科学教育;2008年03期

4 祁佳;董佳羽;;儿童在绘画学习中的审美偏好及指导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王振宇;;童年在变化,童年没消失[J];幼儿教育;2010年Z5期

6 方明;;儿童游戏与学习做人[J];父母必读;1987年12期

7 张永英;;关于儿童期研究的历史回溯[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年02期

8 郑三元;儿童期的发展观与俄罗斯学前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9 陈红;;幼儿认读活动的要求及方式[J];甘肃教育;2008年20期

10 王振宇;;要重视社会教育中的幼儿主体关系[J];幼儿教育;2009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娜;;幼儿文明教育浅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吉林卷)[C];2010年

2 梁李荣;;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王春花;;幼儿心理与体育活动的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4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孙蕴珠;;满足幼儿需要 绽放区角活动的魅力——浅谈我班区角活动开展特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王莉娜;;幼儿文明教育浅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7 罗欲;;日常生活,培养综合素质的起点[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8 焦晓敏;;帮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9 杨君;;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10 费静芝;;环境创设对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华清;儿童期性教育不容忽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齐晓岚;习惯比知识技能更重要[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朱聪邋实习生 蒋剑锋;200幼儿托管在非法托儿所[N];嘉兴日报;2007年

4 夏红专(长沙市儿童活动中心);尊重 拓展 快乐探究[N];中国艺术报;2003年

5 记者 靳晓燕;儿童心理学专家、国家督学庞丽娟:孩子入学年龄应与身心发展相适宜[N];光明日报;2009年

6 文/马荣;感受美国幼儿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湖北省直机关第三保育院 袁芒;幼儿教育如何与小学教育衔接[N];光明日报;2009年

8 刘跃飞 王姝;自然教育展天性生态文化助成长[N];中国教师报;2010年

9 纽绅·贵大南苑中英文幼儿园 周凤;用“等待”让孩子创造“奇迹”之我见[N];贵州民族报;2011年

10 临泽县第二幼儿园 何清华;重视新入园孩子的学习生活问题[N];张掖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苗曼;天性引领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亚杰;5-6岁儿童数学活动中的元认知发展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利洪;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顾彬彬;教育学视域下的现代童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丽莉;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景正;基于生活哲学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善安;学前儿童维汉双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健超;解放儿童的创造力[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双琦;大班幼儿“过生日”经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席岳歆;幼儿园科学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儿童行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国景;4-6岁儿童游戏性及儿童游戏性与母亲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崔琳;儿童自我调节、教师课堂质量对儿童课堂适应行为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龚顺梅;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田红艳;混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吉亚娟;论儿童玩具的教育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钱歆睿;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艳菊;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6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556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