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智”口头论辩传承方式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本文选题:“克智” 切入点:传承方式 出处:《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作为一种极其独特的传承方式,凉山彝族山区"克智"口头论辩传承方式采取的是一种先背诵后书写、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口头"诗教"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既有其传承上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它对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如应充分发挥儿童与生俱来的口头天赋;发扬口头"诗教"传统;创设氛围进行情境教学;尝试对话式教学方法等。
[Abstract]:As an extremely unique way of inheritance, the oral argument of "Ke Zhi" in Liangshan Yi Mountain adopts a way of oral "poetry teaching", which is written after reciting, combining oral and written.This way of inheritance has its own advantages, but also its own shortcomings.It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s to children's education, such as giving full play to children's innate oral talent,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 of oral "poetry teaching", creating atmosphere for situational teaching, trying dialogue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科发展报告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报告”(批准号:11JBGP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4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7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8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9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10 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民强;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诗亚;华夏民族认同的教育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3 普忠良;我国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现状与发展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4 巴登尼玛;藏族教育之路探索[J];教育研究;1998年10期
5 张伟;郭玉英;;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态化物理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5期
6 巴莫曲布嫫;口头传统·书写文化·电子传媒——兼谈文化多样性讨论中的民俗学视界[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7 张伟;郭玉英;刘炳升;;“非常规”物理实验概念探讨[J];物理教师;2006年08期
8 钱冠连;哲学轨道上的语言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9 刘诚芳,蔡华;彝族双语教育两类模式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彭雪芳;;对彝族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睿;凉山毕摩教和彝族女性——宗教对性别角色的塑造[D];四川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小韫;;从观察者到教育者——幼儿园川西童谣活动中家长角色的转变[J];学前课程研究;2009年Z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小蕊;民间故事的传承方式对幼儿接受理解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海华;立足本土 着眼未来[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跃飞;幼儿教育传承楚雄彝族文化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2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71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