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德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特点及经验

发布时间:2021-08-16 19:22
  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探索以改进实践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在不断发展及完善中逐步走向成熟。德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了由"导向质量""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组成的质量模型整体框架,分为20个质量领域,通过六大指导视角以及七步走步骤全方面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体现出关注幼儿发展、方案详尽严谨、指标设计精到、关注评价过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构建国家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基础,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评价工具,注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关注评价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是德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经验。 

【文章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2020,42(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德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特点及经验


《德标》教育质量模型图

结构图,领域,质量,结构图


经过多次修订,《德标》最终构建了20个质量领域的结构框架(见图2),它们可以被分为六个主题组。第一组(质量领域1—2)包括空间安排和日常安排:日托机构的教育工作必定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场所中,空间场所为保教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被排在第一位。在确定空间设计后,如何灵活地利用物理空间,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发展需要是日常安排这一质量领域关注的焦点。第二组(质量领域3)囊括了跨文化学习、对偏见和文化冲突的处理、为残疾幼儿提供特殊教育等内容,体现了多元、包容、共享、和谐的融合教育理念,担负起作为其他质量领域基础的任务。该质量领域具有导向性功能,在层级排列时将其放在过程质量之前。[6]第三组(质量领域4—7)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护理和基本需求,确保他们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并受到成人的照顾,是幼儿进一步发展的基本生理前提和基础。第四组(质量领域8—15)代表着狭义上的日托机构的教育工作,较为关注幼儿的语言、认知、社会、运动等能力的发展,是衡量日托机构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判断准则。第五组(质量领域16—19)分别介绍了家庭向幼儿日托机构过渡的基本情况、家园共育等内容和程序。[7]第六组(质量领域20)处于结构表的顶端,这明确表示日托机构教育质量的提升是领导和团队的共同责任,它涉及教师资质、人才发展、财务管理、团队合作等多个内容。(三)六大指导视角


本文编号:3346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3346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