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村落学前儿童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基于白、傣、羌、壮四个民族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1 13:25
儿童发展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乎社会公平公正。聚焦西南民族地区村落学前儿童发展现状,对白、傣、羌、壮4个民族9个村落幼儿园3~6岁儿童的体质健康、认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从儿童发展各维度来看,西南民族地区村落学前儿童身体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发展较好,体格发育、灵敏素质、爆发力和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较差,营养问题较为凸显;数量认知和空间认知发展较好,时间认知和类比推理发展较差;语言(汉语)理解能力较好,语言(汉语)表达和阅读能力较差;生活技能发展较好,交往品质和行为控制发展欠佳。从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发展来看,各维度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白族儿童整体发展较好,傣族儿童身体素质发育较好,羌族和壮族儿童整体发展水平欠佳。因此建议:加强民族地区村落学前儿童的医疗和膳食营养服务,研发适合民族地区村落的学前教育本土课程和教材,多途径促进民族地区村落幼儿园教师的增量提质,实施对民族地区村落儿童家庭的专业干预与心理支持。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6(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四个民族地区村落3~6岁儿童体质健康状况的年龄差异
男童的灵敏素质、爆发力、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水平(M10米折返跑=8.47;M立定跳远=82.19;M网球掷远=5.23)略高于女童(M10米折返跑=8.83;M立定跳远=78.96;M网球掷远=4.19),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水平(M双脚连续跳=6.18;M走平衡木=8.92)略低于女童(M双脚连续跳=6.03;M走平衡木=8.56)(见图2)。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童的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显著优于女童(t网球掷远=4.92,p<0.001)。(4)民族差异。
图3显示,四个民族样本儿童的灵敏素质水平排序为傣族(M10米折返跑=7.63)>壮族(M10米折返跑=8.34)>白族(M10米折返跑=9.20)>羌族(M10米折返跑=9.42);爆发力水平排序为傣族(M立定跳远=84.48)>白族(M立定跳远=84.19)>羌族(M立定跳远=83.12)>壮族(M立定跳远=73.18);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水平排序为傣族(M网球掷远=5.51)>白族(M网球掷远=4.81)>壮族(M网球掷远=4.49)>羌族(M网球掷远=4.24);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水平排序为傣族(M双脚连续跳=4.17)>壮族(M双脚连续跳=6.19)>白族(M双脚连续跳=6.45)>羌族(M双脚连续跳=8.54);平衡能力水平排序为傣族(M走平衡木=5.54)>白族(M走平衡木=6.40)>壮族(M走平衡木=10.41)>羌族(M走平衡木=14.97)。经方差分析,不同民族儿童的身体素质发育各项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F10米折返跑=22.74,p<0.001;F立定跳远=8.53,p<0.001;F网球掷远=7.12,p<0.001;F双脚连续跳=68.14,p<0.001;F走平衡木=46.28,p<0.001)。事后比较发现,傣族儿童的灵敏素质、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显著好于其他三个民族;羌族的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显著低于其他三个民族;壮族儿童的灵敏素质显著好于白族和羌族,平衡能力显著低于白族和傣族,爆发力显著低于其他三个民族。(二)民族地区村落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教师精准培训推动教育精准扶贫[J]. 陈恩伦,郭璨. 教育文化论坛. 2018(03)
[2]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发展及其对早期语言和数学能力的预测作用[J]. 张莉,周兢. 全球教育展望. 2018(05)
[3]美国入户指导形式的家庭早期教养支持项目分析及其借鉴[J]. 何慧华,曹未蔚,于真. 学前教育研究. 2017(08)
[4]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乡土情感的缺失与重塑[J]. 赵鑫.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5]我国少数民族儿童的人口、家庭特征及教育现状分析——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吕利丹. 人口与发展. 2016(01)
[6]民族村落学前教育变迁的态势与内在逻辑——基于云南白族S村的人类学考察[J]. 李静,杨亮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03)
[7]公共治理逻辑:弱势儿童教育发展的社会协同机制建构[J]. 刘云艳,程绍仁.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8]家庭文化环境对少数民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以新疆伊宁市为例[J]. 郭璇,朱远来.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2)
[9]广西农村壮族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J]. 周欣,宋兵,陈学锋,姜瑾,杨彦,肖湘宁. 学前教育研究. 2010(12)
[10]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差异研究[J]. 郭璇,盖笑松.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 柳倩.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2858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6(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四个民族地区村落3~6岁儿童体质健康状况的年龄差异
男童的灵敏素质、爆发力、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水平(M10米折返跑=8.47;M立定跳远=82.19;M网球掷远=5.23)略高于女童(M10米折返跑=8.83;M立定跳远=78.96;M网球掷远=4.19),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水平(M双脚连续跳=6.18;M走平衡木=8.92)略低于女童(M双脚连续跳=6.03;M走平衡木=8.56)(见图2)。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童的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显著优于女童(t网球掷远=4.92,p<0.001)。(4)民族差异。
图3显示,四个民族样本儿童的灵敏素质水平排序为傣族(M10米折返跑=7.63)>壮族(M10米折返跑=8.34)>白族(M10米折返跑=9.20)>羌族(M10米折返跑=9.42);爆发力水平排序为傣族(M立定跳远=84.48)>白族(M立定跳远=84.19)>羌族(M立定跳远=83.12)>壮族(M立定跳远=73.18);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水平排序为傣族(M网球掷远=5.51)>白族(M网球掷远=4.81)>壮族(M网球掷远=4.49)>羌族(M网球掷远=4.24);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水平排序为傣族(M双脚连续跳=4.17)>壮族(M双脚连续跳=6.19)>白族(M双脚连续跳=6.45)>羌族(M双脚连续跳=8.54);平衡能力水平排序为傣族(M走平衡木=5.54)>白族(M走平衡木=6.40)>壮族(M走平衡木=10.41)>羌族(M走平衡木=14.97)。经方差分析,不同民族儿童的身体素质发育各项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F10米折返跑=22.74,p<0.001;F立定跳远=8.53,p<0.001;F网球掷远=7.12,p<0.001;F双脚连续跳=68.14,p<0.001;F走平衡木=46.28,p<0.001)。事后比较发现,傣族儿童的灵敏素质、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显著好于其他三个民族;羌族的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显著低于其他三个民族;壮族儿童的灵敏素质显著好于白族和羌族,平衡能力显著低于白族和傣族,爆发力显著低于其他三个民族。(二)民族地区村落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教师精准培训推动教育精准扶贫[J]. 陈恩伦,郭璨. 教育文化论坛. 2018(03)
[2]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发展及其对早期语言和数学能力的预测作用[J]. 张莉,周兢. 全球教育展望. 2018(05)
[3]美国入户指导形式的家庭早期教养支持项目分析及其借鉴[J]. 何慧华,曹未蔚,于真. 学前教育研究. 2017(08)
[4]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乡土情感的缺失与重塑[J]. 赵鑫.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5]我国少数民族儿童的人口、家庭特征及教育现状分析——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吕利丹. 人口与发展. 2016(01)
[6]民族村落学前教育变迁的态势与内在逻辑——基于云南白族S村的人类学考察[J]. 李静,杨亮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03)
[7]公共治理逻辑:弱势儿童教育发展的社会协同机制建构[J]. 刘云艳,程绍仁.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8]家庭文化环境对少数民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以新疆伊宁市为例[J]. 郭璇,朱远来.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2)
[9]广西农村壮族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J]. 周欣,宋兵,陈学锋,姜瑾,杨彦,肖湘宁. 学前教育研究. 2010(12)
[10]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差异研究[J]. 郭璇,盖笑松.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 柳倩.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2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358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