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培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培育研究
【摘要】:艺术通感研究是人类审美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立足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视角,在对前人的通感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通感的价值及其培育进行了研究。 本文的第一部分对“通感”与“艺术通感”进行了阐释,并论述了“通感”在音乐、绘画、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领域的运用。 第二部分从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四个维度对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解读,提出了艺术通感有助于引发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激发学前儿童的艺术联想、丰富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理解力,并指出了当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在探究艺术通感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论述了学前儿童艺术通感的培育问题。提出通过丰富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等几个方面培育学前儿童的艺术通感,并重点阐释了综合艺术课程是培育学前儿童艺术通感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通感 艺术通感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1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引言8-15
- 一、选题的缘由8-10
- 二、研究现状综述10-13
- 三、研究目的13-14
- 四、主要研究方法14-15
- 第一部分 艺术通感概说15-21
- 一、关于通感15-16
- (一) 通感的内涵15
- (二) 通感产生的原理15-16
- 二、艺术通感16-20
- (一) 艺术通感的涵义16-17
- (二) 艺术通感的运用17-20
- 三、艺术通感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20-21
- 第二部分 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21-28
- 一、艺术通感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分析21-26
- (一) 开阔审美视野,引发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21-22
- (二) 调动审美想象,激发学前儿童的艺术联想22-23
- (三) 触动审美心灵,丰富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23-24
- (四) 深化审美感受,提高学前儿童审美理解力24-26
-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6-28
- (一) 重视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事物,,忽视对事物的情感表现性的感知26
- (二) 重视模仿的技能,忽视想象力的发挥26
- (三) 重视实用性情感的培养,忽视美感的熏陶26-27
- (四) 重视“无距离”的观赏,忽视“有距离”的欣赏27-28
- 第三部分 学前儿童艺术通感的培育28-40
- 一、丰富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培育艺术通感的重要基础28-30
- (一) 在学前儿童生活中进行艺术教育28-29
- (二) 以学前儿童生活为基础,开展主题艺术教育活动29-30
- 二、遵循“游戏精神”是培育学前儿童艺术通感的必要条件30-34
- (一) 游戏与艺术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活动31
- (二) 游戏与艺术是一种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活动31-32
- (三) 游戏与艺术是一种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活动32
- (四) 游戏与艺术是在“真实”与“非真实”之间自由穿梭的活动32-34
- 三、综合艺术课程是培育学前儿童艺术通感的主要途径34-37
- (一) 综合艺术课程关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整合34-35
- (二) 综合艺术课程关注学前儿童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35-36
- (三) 综合艺术课程关注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一体化36-37
-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培育学前儿童艺术通感的重要保证37-40
- (一) 良好的教育素质37-38
- (二) 良好的艺术修养38-39
- (三) 良好的艺术通感指导能力39-40
- 注释40-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戏是学前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3年04期
2 孔起英;;儿童绘画观察力发展的特点[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9年09期
3 邓鲁萍;;遵循发展规律组织教学,促进幼儿创造个性的形成[J];全球教育展望;1991年03期
4 李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及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1998年03期
5 关少化;对学前儿童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王儒芳,李红,罗昆仑;学前儿童规则推理的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王峥,朱家雄;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儿童整合性服务——英国“确保开端”项目的启示[J];幼儿教育;2005年05期
8 ;福建学前儿童音乐、美术教育研究中心隆重举行成立揭牌仪式[J];教育探究;2008年04期
9 ;非京籍儿童首次纳入免费体检[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1年02期
10 吴梅筠,王克知;在学前儿童中开展球类活动[J];幼儿教育;198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良;萧沛霖;丁浩恩;陈婉霓;吕秀娴;;香港学前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儿童肥胖的情况[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辉;宗心南;;我国大陆主要城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的20年变化趋势[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林晓玲;;少儿图书馆(室)与学前儿童的阅读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袁恩培;张磊;;论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长瑾;楼晨梦;;温州市学前儿童死亡概念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周采;;夸美纽斯论学前儿童智慧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成子娟;陈钳笙;刘李婉玲;伍瑞颜;胡婉姗;;香港入学前儿童的真实计算能力[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冯申禁;宋钧;佟乐泉;;学前儿童词汇理解发展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黄琼;;启迪智慧 激发创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王燕;王异芳;方平;左海妮;刘影;徐小雪;;混龄编班对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水市麦积区潘集寨学校 杜英梅;浅谈学前儿童行为规范[N];甘肃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沈孝东;我市学前儿童入园不难[N];莱芜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洪波;首套教育部审定的学前儿童阅读教材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N];黄冈日报;2009年
5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N];黄冈日报;2009年
6 记者 贾莉;贺兰学前儿童将免费受教育[N];宁夏日报;2010年
7 记者 苏军;加强学前儿童看护点安全管理[N];文汇报;2010年
8 记者 齐永昌;拉萨又有两所公办幼儿园有望7月建成[N];拉萨晚报;2010年
9 赵正元;北京今年将建50个学前教育基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凤文学;艺术通感研究的新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2 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柳倩;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振国;3-6岁儿童数量估算、数数能力及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晓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一仑;拓扑占优[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玉娟;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永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行为、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白俊杰;学前儿童抽象能力和认知灵活性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慧妍;学前儿童理解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发展及教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姜阳春;论学前儿童游戏与社会技能形成的交互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6 孙静妍;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兴峰;德州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邓泽燕;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影像解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志艳;3-6岁儿童量的排序与事件排序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焦晓玲;学前儿童父母教育素质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3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80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