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创设的动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哈佛大学“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创设的动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项目 哈佛大学 “教育博士”学位项目
【摘要】:2012年哈佛大学批准"教育研究生院"(HGSE)与"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GSAS)联合授予"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旨在培养卓越的教育研究者。哈佛大学之所以创设这一新学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教育博士"学位与"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定位趋同是促成哈佛大学创设"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外在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由此产生的高等教育学科制度危机促使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是新学位项目创设的内在动因。我国也存在教育博士学位与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定位趋同的现象,因此,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通过创设定位清晰的学位项目,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通过创新培养模式,跨学院培养博士生。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博士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069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G40-02
【正文快照】: 2012年哈佛大学批准“教育研究生院”(HGSE)与“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GSAS)联合授予旨在培养卓越的教育学术人才的“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Interfaculty Ph.D.Program In Education)学位,这将是哈佛大学第17个跨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拟于2014年秋季正式招生,每年招收25名学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志刚;崔艳丽;;知识生产视域中的学科制度危机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宣勇;凌健;;“学科”考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杨天平;学科概念的沿演与指谓[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3 宣勇;凌健;;大学学科组织化建设:价值与路径[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4 楚江亭;;科学内涵的解读与科学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王建华;;跨学科性与大学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6 王建华;;知识社会视野中的大学[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7 高春梅;论跨学科研究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趋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刘小玲;曾国屏;;试论科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学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洁;有感于“遥远的掌声”[J];教育文汇;2005年11期
2 陈延峰;“刘亦婷现象”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J];山东教育;2000年08期
3 沈致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艺术教育一瞥[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1期
4 耿银平;;学学哈佛的教育公民责任[J];江西教育;2007年21期
5 薛涌;;“哈佛女孩”可以休矣[J];基础教育;2006年06期
6 张加;课程的“超市”[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7期
7 松涛;肖帆;;美国最牛学校求学记[J];职业;2011年07期
8 丽兹·穆雷;吴以蓉;;美国社会向“贫二代”洞开大门[J];意林;2011年10期
9 张必中;教育有容乃大[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10期
10 王武秀;;赵正永会见哈佛大学中国学习之旅代表团[J];国际人才交流;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全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2 成思危;;两翼齐飞 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发展[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魏曼华;;国外私立学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若干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赵亚男;郑日昌;潘子彦;;中学生情商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升礼;;悦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6 李丹;;浅析激励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林建华;;弗兰克的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意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多拉;想起了哈佛大学“杀富济贫”[N];金华日报;2006年
2 谢冬兰;没有成长烦恼的“男孩乐园”[N];中国社会报;2008年
3 肖一;心理学教育:让学生触摸幸福[N];光明日报;2007年
4 亚夫;哈皮清皮与北皮[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泉 徐蕾;华人校长说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新华社;能不能不花钱不考试上哈佛?能[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吴越;教师的幸福[N];天津教育报;2011年
8 李玲玲;美国名校向贫困学生敞开大门[N];中国社会报;2007年
9 丁栋虹;谁“谋杀”了中国教育?[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时晓玲 曹红旗 刘培正 孙桂芳 周建维 韩光福 张国华;在教育的最“本质”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萨日娜;民族中学牧区高中生的情商现状调查及对策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海梅;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科学价值观的发展[D];山西大学;2008年
3 彭爱波;查尔斯·埃利奥特教育思想透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笑笑;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萍;美国的教育与美国的崛起[D];山东大学;2012年
6 刘玲玲;民国时期教授的生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莉;多元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洁如;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功能诠释[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莹;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胡二猛;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8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9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