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教育成果奖微展】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本文关键词: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学会教育成果奖微展】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 张淑林、李金龙、裴旭、陈伟
时间:2016-12-11 来源: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mp人气:-评论:
栏目:校园在线
编者按
为鼓励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学会2014年设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在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效的集体和个人。
2016年,按照评选办法,确定最终入选成果41项,其中9项成果获得一等奖,32项成果获得二等奖。
我们将陆续推出这41项优秀成果简介,,希望通过交流,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一等奖
成果名称: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成果类别:教育研究类
成果完成人:张淑林、李金龙、裴旭、陈伟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成果简介
1
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理论问题
以“协同创新”为行动指引的“2011计划”的实施将对我国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培养机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观之,联合培养与“协同创新”具有共同的使命与诉求。而“合作机制”称为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障碍,致使我国联合培养工作中出现政府宏观治理机制不畅、多元组织合作动力不足、资源共享利用率较低等突出问题。在协同创新环境下,如何通过科学的机制改革与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政产学研多元组织参与联合培养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
理论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调研访谈
3
创新点
1)首次依托协同创新等理论探讨联合培养问题,从政府调控、沟通协调、资源共享、科学评价四方面开展联合培养机制立体改革研究。
2)首次完整梳理联合培养演进历程、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发现其在协同创新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并提出改革建议方案。
3)首次开展研用结合式研究,在研周期内依托研究成果完成中国科大与中科院诸院所全面科教融合,并指导学校与政府、国内外著名大学、工程院所、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工作。
4
理论研究贡献
1)线性发展:系统梳理出研究生联合培养事业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
我国联合培养事业共经历“初创、探索、扩展和深化”四阶段,呈现合作理念向人才导向转变、合作动力向机制牵引为主转变、合作形态向开放式转变、培养定位向学术及应用型并重转变四种趋势。
2)对应性高:探索出协同创新环境下联合培养四种模式和三个类型
协同创新环境下,我国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2011计划”方向具有对应关系,即科学前沿领军型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产业高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区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文化传承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其所应培养的三种人才类型为:科研型、研发型和复合应用型。
3)立体改革:构建协同创新环境下联合培养机制改革模型方案
本研究分别构建了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总模型及政府调控、沟通协调、资源共享、科学评价等机制子模型,提出系统化机制改革方案,保障联合培养事业达到和谐统一、融合共生状态。
4)研用结合:在中科大开展协同创新环境下联合培养机制改革实践
采取“研究服务实践”的思路,在研期间本研究团队指导完成中科大与中科院诸院所全面科教融合工作;并指导学校与苏州常州政府及与微软、加州大学、香港城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政产学研组织的联合培养工作。年均联合培养规模达一千余人,已成学界业界典范。
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分享给小伙伴们:
返回列表返回首页
本文关键词: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1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