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7:18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模糊综合评价法 人岗匹配 高职院校教师


【摘要】:2010年7月,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龙头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政策、制度等软件环境、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等硬件环境,更依赖于教师这一第一资源。高职院校的教师质量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状况。教师是高职院校中人、财、物资源中最具创造力、最有价值和最为活跃的资源,其地位极其重要。 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问题的研究,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质量和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招聘和配置合适的教师人选,而且有利于有目的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并提高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本研究在分析以往教师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对人岗匹配理论的分析,突出教师自身素质与院校组织目标延伸出来的岗位胜任要求之间的内在关系,试图寻求一种更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实验的形式研究如何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测算教师和岗位的匹配程度。 本研究以行业特色鲜明的MH学院专业教研室岗位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人岗匹配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文献调查法和德尔菲法建立了高职院校教师岗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岗位的指标相对权重集,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并得到教师能力素质数据,并通过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对象的最终综合评价得分,对评价对象的人岗匹配程度进行高低比较。最后还就如何优化教师人岗匹配提出了对策,并就如何保障教师和岗位动态匹配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 人岗匹配 高职院校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背景11-13
  • 1.1.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11
  • 1.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11-12
  • 1.1.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12-13
  • 1.1.4 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13
  • 1.2 研究意义13-15
  • 1.2.1 从组织发展角度分析14
  • 1.2.2 从个体发展角度分析14-15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5-17
  • 1.3.1 主要内容15
  • 1.3.2 主要研究方法15-16
  • 1.3.3 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相关方法及理论17-33
  • 2.1 相关方法及理论的研究状况17-22
  • 2.1.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状况17-19
  • 2.1.2 人岗匹配理论的研究状况19-22
  • 2.1.3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人岗匹配中的研究状况22
  • 2.2 相关方法及理论简介22-33
  • 2.2.1 模糊综合评价法22-27
  • 2.2.2 人岗匹配理论27-33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研究33-48
  • 3.1 MH学院教师人力资源现状及人岗匹配存在的问题33-34
  • 3.1.1 人力资源现状概述33
  • 3.1.2 人岗匹配存在的问题33-34
  • 3.2 组建教师人岗匹配研究小组34
  • 3.3 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4-42
  • 3.3.1 岗位要求分析34-36
  • 3.3.2 指标确定36-38
  • 3.3.3 权重确定38-40
  • 3.3.4 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0-42
  • 3.4 MH学院教师人岗匹配评价等级集42
  • 3.5 MH学院教师人岗匹配模糊综合评价42-47
  • 3.5.1 权重系数矩阵42
  • 3.5.2 计算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分值42-47
  • 3.6 MH学院教师人岗匹配评价结果分析47-48
  • 第四章 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的优化对策和保障措施48-50
  • 4.1 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的优化对策48
  • 4.2 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的保障措施48-50
  • 结论50-51
  • 研究总结50
  • 研究局限50-51
  • 参考文献5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3-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华;佘朋伟;;企业人岗匹配问题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S1期

2 史东风;;基于胜任力的人岗匹配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1期

3 马达飞;;有效招聘:人岗匹配[J];中国卫生人才;2011年12期

4 易斌;姜飞;;支持向量机在人岗匹配度测算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张佳;;人岗匹配让就业“动”力十足[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年12期

6 周详淇;;从“失街亭”看人岗匹配[J];教育;2009年33期

7 张淑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人岗匹配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8 郭策;;“人岗匹配”最讲究[J];成才与就业;2007年24期

9 张志宇;吕明丽;李从东;;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岗匹配测评模型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国辉;;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岗匹配评价模型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辉;拓宽来源渠道 促进人岗匹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2 赖栋才;期待“人岗匹配”成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贾峰;人岗匹配度走势趋好 土建等专业最为紧缺[N];青岛日报;2011年

4 记者 刘越;本溪联通全面实行人岗匹配改革[N];人民邮电;2013年

5 祝科;岗位分类归级 促进人岗匹配[N];国家电网报;2014年

6 西江日报实习生 邓静 通讯员 伊江林;激情释放青春正能量[N];西江日报;2014年

7 浙江临海市局(分公司) 陈济恩;以胜任能力为核心 实现人岗匹配[N];东方烟草报;2013年

8 王传亮;小荷已露尖尖角[N];中国民航报;2007年

9 通讯员 蔡永平;江苏南通市探索人岗匹配分类安置军转干部新机制[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

10 省烟叶公司烟草学会秘书长 陈金红;“四定”深化企业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N];云南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楠;青岛啤酒营销岗位人岗匹配问题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2 沈文海;人岗匹配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3 齐红;郑州联通人岗匹配问题的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荣洁;基于人岗匹配的企业员工岗位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徐荣荣;亚细亚陶瓷企业人岗匹配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小艳;陕西军工类研究所知识型员工人岗匹配评价[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7 郑惠;基于员工满意度的人岗匹配决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8 曾婷婷;考虑双向契合的产品设计中人岗匹配度测算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4年

9 李艳娟;基于人岗匹配的企业培训评估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洁萍;国有投资公司管理中的人岗匹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2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092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c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