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策略
本文关键词: 示范性高职院校 教师科研素质 提升策略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教师个体来看,教学与科研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教师的科研能力越强,教学水平会越高;从学校发展来看,一所学校教师整体科研素质的高低对学校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影响。面对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科研素质较低的现状,应高度重视科研,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拓展科研途径,提高科研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Abstract]:From the teacher's individual point of view,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is, the stronger th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 higher the teaching level. The overall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of a school teach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opularity of the school. In the face of the low overall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ec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and exp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hannels.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ximize the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o promote teaching.
【作者单位】: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的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研究”(TER2013-031)
【分类号】:G7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爱丽;;国内外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综述[J];师资培训研究;2002年02期
2 郭天翔;;关于中小学教师存在问题及我区教师培训对策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1期
3 乔雪芬 ,车辉 ,丁爱华 ,郭建波;试论教育创新与教师素质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年21期
4 钟飞;;对高校教师课堂责任意识的理性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5 廖玫;;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年04期
6 陈成志;牟科盟;黄卫萍;杨昌鹏;;高职教师评价十大误区(之二)[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5期
7 胡兴宏;;走教师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J];人民教育;2008年20期
8 邢朝斌;吴鹏;王明艳;;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及其对素质培养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9 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5期
10 朱正平;;教师合作研究:为何与何为[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毓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向仕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杨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鞠锡田;;由学习型教师起步 向科研型教师迈进[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万春;;教师培养与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探索研究[A];中国名校卷(四川卷)[C];2013年
6 李万春;;教师培养与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探索研究[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C];2013年
7 范玉才;;完善机制,为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唐毓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9 张颖红;李宇彤;;提升“双师”素质 凸显职业技能 发挥“双师”才智——首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郑非;郑凯;;2001—2003年沈阳体院教师科研工作量变化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常州市第五中学 王建强 宿迁市马陵中学 李方顺 吴江市南麻中学 金坤荣 江苏省清江中学 戚光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专业培训?[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闫庆军;校本教研——教师成长的摇篮[N];济宁日报;2007年
3 ;教师科研:给教学一个支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湖南环境生物学院 刘淑春;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N];光明日报;2012年
5 张树伟;教师科研,给你一个撬动教学的支点[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翟晋玉;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N];中国教师报;2009年
7 山西财经大学 吴秋生;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科研观[N];光明日报;2009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深圳以制度创新促教师专业发展[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赵正元;教师专业成长迅速的背后[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袁顺海;打造优质教师队伍[N];雅安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跃如;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晓红;高校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蒋玉梅;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罗兰;大学年轻教师选聘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秦立栓;基于知识视角的高校教师激励路径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徐伯华;数学研课的内容框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小宝;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章莲;论教师成为研究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谭甲文;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丽娜;基于博客的教师专业生活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谭诗如;高校教师合作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左延彬;论民办高校教师的权利保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桂明;高校教师激励过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周瑜;信息社会教师角色定位与构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贾蕊;基于需要理论的高职教师有效激励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陈桂梅;教师角色的“变”与“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14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514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