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参与式治理合法性的建构与多元主体秩序重塑
本文选题:合法性 切入点:多元主体治理秩序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5年36期
【摘要】:高职院校参与式治理合法性的建构,对多元主体治理秩序建设意义重大,而两个历史阶段合法性建构方式的差异又导致多元主体治理秩序类型的不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职业院校参与式治理的"政校合一"式合法性建构方式形成了"隶属型"多元主体治理秩序,20世纪后期至今的"府管校办"式合法性建构方式形成了"松散型"多元主体治理秩序,这导致多元主体治理秩序的弱化。为重塑多元主体治理秩序,应从法治、民主、自治等维度寻求高职院校参与式治理合法性建构的方式、方法。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subject governance order.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way of legitimacy construction in the two historical stages lead to different types of governance order of multiple subject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mbination of Government and School" legitimacy Construction Mod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formed the "subordinate" multi-subject governance order and the "Government-run school" type of legitimacy construction mode formed "loose type" from the late 20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The pluralistic subject governs the order, In order to reshape the order of multi-subject governance, we should seek the way and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legitimacy of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rule of law, democracy and autonomy.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所;
【基金】: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青年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治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5YJC880072,项目主持人:孙云志)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课题“高职院校治理中社会参与研究”(项目编号:B-b/2015/03/049,项目主持人:孙云志)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祖平;程东旺;;基于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曾爱平;;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统治合法性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4期
10 冯月季;;符号学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柳克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娜;;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多元主体评估”模式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年07期
2 吴庆华;祖晨阳;;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角色分工和职能定位[J];理论观察;2012年04期
3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李宽松;;多元主体构建:社区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陈芳;;多元主体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年12期
6 ;实现乡村“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的体制保障[J];学术界;2010年01期
7 马力千;;基于多元主体参建的西北公益性铁路资本管理模式的会计研究[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8 樊琪;;微博慈善传播——慈善事业新动力[J];民族论坛;2013年08期
9 刘智勇;刘文杰;;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研究述评——以近10年来国内期刊论文研究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10 高一村;;从独角戏到多元主体——透过芦山地震看如何建立政社联动救灾机制[J];中国社会组织;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唐彦;;如何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A];海南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工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树荣;徐江;王爱民;;多元主体利益博弈下的跨界冲突—协作研究——以广珠铁路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3 朱晓红;伊强;;和谐社会框架下多元主体治理结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晓;;基于多元主体为视角的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变革研究[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5 朱晓红;伊强;;和谐社会框架下的多元主体治理结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强;;社会管理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多元主体[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7 卢芳霞;;农村社区多元主体治理创新研究——以“枫桥经验”为例[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巢小丽;刘中起;;走向多元主体互动治理:和谐社会构建语境中的社区建设新模式[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珩;多元主体 协同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高一村;从独角戏到多元主体[N];中国社会报;2013年
3 马钰朋;化解医疗纠纷必须多元主体共治[N];法制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张婧;多元主体,双向互动[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吴兴智;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的理想治理模式[N];学习时报;2013年
6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郭万超;世界文化强国:如何引导多元主体推动文化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4年
7 早报记者 臧鸣;上海赴欧取经提升政府透明度[N];东方早报;2013年
8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 桑玉成 教授;建构国家治理体系的四个重要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马珊珊;规范执法 探索前行[N];中国交通报;2014年
10 郭yN;社会治理创新中政府的正面清单[N];学习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莹;我国健康贫困问题多元主体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宵;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陈燕;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韦琳;公共管理多元主体间合作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田洪先;论多元主体对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5 刘洋;当代中国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中的政府责任[D];吉林大学;2013年
6 王兆远;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合作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刘聪;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及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唐春丽;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及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飞艳;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合作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武红阵;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协调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3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65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