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职特级教师群体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0 03:08

  本文选题:中职特级教师 + 群体结构变动 ; 参考:《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22期


【摘要】:中职特级教师群体结构是静态和动态的有机统一。分析浙江省历次入选的中职特级教师数据发现,中职特级教师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人员外流较少;在区域和从业单位分布上从农村职校开始并逐步分散;在学科和专业分布扩散的同时又在一些主干专业上呈现集中趋势;年龄结构逐步年轻化,学历层次逐步增高,职务分布和性别结构逐步合理化等特点。要探索分类评选机制,适当提高入选比例,优化群体结构,从重评选向重培养、重管理、重建设和重示范转变,促进中职特级教师群体科学发展。
[Abstract]:The group structure of special-level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an organic unity of static and dynami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the special grade teach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scale of the special level teacher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expanding constantly, the outflow of teachers is les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s and units of employment starts from the rural vocational schools and gradually disper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tribution of subjects and specialties also showed a trend of concentration in some main majors. The age structure gradually became younger, the educational level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distribution of posts and gender structure gradually rationalized,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classification and selection, appropriately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selection,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group, change from re-selection to re-cultiv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special level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作者单位】: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成长规律与培养机制研究(572262) 浙江省教育科学2012年度规划研究课题“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专业特征与培养机制研究”(SC342),主持人:张建国
【分类号】:G71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芳,蔡永红;我国特级教师制度与特级教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文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洪伟;江德文;;构建体现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年02期

3 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何小忠;;特级教师群体的结构分析和发展反思——以江西省六次入选的702名特级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田润芙;张素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J];电子世界;2014年04期

6 谭艳;;基于课证融通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14年12期

7 彭上观;林天伦;何毅;;中小学特级教师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4年06期

8 姜庆华;朱翔;;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方法[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年02期

9 刘松淼;;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课程建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10 刘彦文;;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建生;中小学教师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姝;中学生物特级教师的共性与个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甄文凤;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开发现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兰璇;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优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宇;一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清强;我国企业大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陈红英;小学特级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小微;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俞英;特级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一个本土的案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翠红;上海市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兵;基于双主教学设计理论的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与实践[D];湖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教育部人事司负责同志就“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实施情况答本刊记者问[J];人民教育;2000年09期

2 赵志群,赵丹丹,弭晓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5期

3 马树超;强化市场导向意识 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1年11期

4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未来[J];职教论坛;2006年06期

5 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6 石伟平;陈霞;;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19期

7 张国方;仲爱萍;;构建以强化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中等职教课程新模式——宁波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长富 ,刘春建;试论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J];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2 高长舒,张立荣;略论社会主义领导群体结构优化[J];江汉论坛;1986年08期

3 张立荣;高长舒;;再论社会主义领导群体结构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4 高长舒 ,张立荣;三论社会主义领导群体结构优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5 黄大文,林明仁;浅议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J];中国农业银行长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89年05期

6 侯凤岐;李卫国;;试论高教期刊编辑群体结构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1年04期

7 邓良宏;;优化管理干部群体结构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8 尤锦山;;学校人员组合的群体结构[J];教学与管理;1993年04期

9 柳湘云,张玉;构建编辑群体结构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年13期

10 郑斯霞;唐建忠;;校长群体结构合理组合及其对校长发展的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龚茂松;;秘书班子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2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杂交大豆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杂交大豆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吴昊;李刚华;王强盛;袁奇;郑永美;王惠芝;丁艳锋;王绍华;;单季晚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的群体结构[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孙玉华;刘思阳;Tea;T.Treer;;中国长江野生鲤鱼与克罗地亚萨瓦河鲤鱼群体结构比较[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贾银华;孙君灵;潘兆娥;何守朴;王立如;庞保印;杜雄明;;陆地棉种质资源群体结构与抗旱、耐盐性状的关联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柳玲飞;赵媛;周应祺;;鱼类群体结构研究现状[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窦秉德;朱晓滨;徐海明;侯北伟;徐海风;杨晋彬;童婷;;小麦雌性育性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王继隆;刘伟;唐富江;朱翥;潘志强;;乌苏里江秋大麻哈鱼生殖洄游群体结构特征与分析[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钟海珍;优化个体素质 优化群体结构[N];组织人事报;2003年

2 马利;花生想高产抓好增和减[N];山西科技报;2001年

3 牛元;酒泉66万亩棉花丰收[N];甘肃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斐;82份苜蓿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分析[D];扬州大学;2013年

2 王书芳;二倍体月季种质资源基因组第三连锁群遗传变异及群体结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5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775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c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