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教师培训感悟和心得_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6-11-26 05:31

  本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通情达理

通情达理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10-3-19 积分55589

查看详细资料

教师培训感悟和心得_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狗仔卡

教师培训感悟和心得_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1楼

发表于 2010-4-27 17:35

摘 要: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正确把握办学定位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对高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寻求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定位 可持续发展 探讨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可简称“高职”)体系正在我国迅速形成:高中毕业生二年制、三年制,中专、职高毕业生二年制、三年制,初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制、三?二连读制等多种模式并存。高职的发展无论采取何种学制和模式,和其它新兴产业一样,也要面对自身定位、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生存并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1、学校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隶属普通高等教育,属于独立的职业型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其生源可以是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定位于职业型教育依据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分类将专科教育划为第三级教育的第一阶段,高职是专科教育的一个分枝,培养方向以有针对性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生源状况设计的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渡课程,一般要求在入学前完成(因其不属第三级课程),根据国外相关经验也可以在入学后的短时间内补上。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阶段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入学条件,然后再实施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才能有效地保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阶段达到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上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中间技术型人才规格。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将高职教育年限调整为高中毕业生3年,初中毕业生5年。
2、功能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功能应该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特性,也是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之所在。
3、办学体制定位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知识结构和学习成果评估方法,以就业为导向配置教学资源。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同市场需求接轨,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人才,就办什么样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顺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业渠道就会变得通畅。
(2)教学组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保证。要改变普通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模式,探索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定位
(1)现有教师在职培训。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若抽调教师离岗培训,将加大日常教学压力。可行的办法是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培训,这既能达到培养师资、满足教学需要的目的,又能缓解日常教学师资不足的压力。根据院校的实际需求,对生源萎缩、就业压力大的个别专业的教师,可以选择与其专业相近的其他专业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除成熟的基本机能外,还要根据专业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充电”。
(2)根据需求引进人才。组织院校内部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适时引进外部人才。搞清楚本院校哪些专业的教师通过内部培训可以满足需要,哪些专业必须从外部引进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哪些专业发展潜力较大,需要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储备;哪些专业的教师年龄偏大,需要补充新生力量,这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人才招聘要遵循年龄优势、经验优势、德才优势并举的原则。年龄优势,也不是越年轻越好,而是指优先聘用适合本院校发展需要年龄的人才。
二、审视存在的问题,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1、解放思想,提高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定位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培养的人才也是多样化的,高职教育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培养的人才与普高的差别属于类型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普高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学术型理论研究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任务,不存在等级的差别。社会上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不如意、事业发展受阻的大有人在。这里存在层次与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人才就业的层次和期望也不同,就业竞争实际是同层次人才间的竞争。无论哪个层次的人,只要位其优秀,总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社会的重用,成败取决于是否是一个最好的你。也就是说,“白领”与“蓝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成材途径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有自己某方面的智能优势,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2、健全办学理论,拓展办学空间
(1)健全教育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类型,其生命力全在于特色和质量,而形成特色、办出质量,就要在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上不盲从于普通高教,牢牢掌握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优势,站稳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的主阵地,在高新技术与社会经济间架起直通桥梁。
(2)开放办学态度,实施多元式办学。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知识无国界、教育产业国际化、市场化效应更加突现;“世界工厂”融合了世界技术,随着国际间技术交流的深入,我国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技术标准要与世界接轨。所以,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国外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和技术标准情况,在继续“内向型”办学的同时,广泛探索与外部联合的“开放型”办学模式,为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普及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证。

3、创新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完善办学硬件 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
(1)创新专业设置。为了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专业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及时剔除过时的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旧专业,增加有市场潜力的新专业,或根据社会需求对原有专业调整重组。人才流动性、岗位可变性、职业可塑性是当代社会的突出特点,经济全球化要求劳动者必须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仅要满足区域社会需要,还要考虑区域外的交流和国际间地接轨,按照广义的岗位从业人员的技术规格和能力要求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
(2)创新课程休系。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要充分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为学生终身学习做铺垫的教育理念,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既要考虑行业实际、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又要敢于吸纳新的科技门类,融入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成就。
(3)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制约点。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可通过以下途径:以优惠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队伍组合,带动整体师资素质的提高;加大现有师资培养的力度,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在“充电”过程中吸纳新知识;选送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或到生产一线进行社会实践,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产教研结合,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健全院、系(部)、专业教研室三级学术网络,做好学科带头人的梯队建设。
(4)加大办学投入,完善办学硬件。为了保证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逐步完善办学设施,始终保持教学实训装备处于时代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4、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重点
(1)转变教学模式。实施由“学科中心型”向“教师中心型”、“知识中心型”向“能力中心型”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教法与学法相结合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行业办学,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凭借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设备资源为学校提供现代化的实习实训场地,实现校企联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淘汰传统教育“粉笔加黑板”和“师傅带徒弟”的口授身传式教学法,广泛采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通过课件开发体现最新教学思想,通过交互系统促进师生互动,通过虚拟技术提高技能训练效率,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利用优秀教育资源;灵活运用职业教育的传统方法——现场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重视学生参与,强化实习实训,力求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5、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保证
(1)实施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不能照搬传统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要倡导文化管理是管理最高境界的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注重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自为——把足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制订计划、选课程、进行实习、实验与训练,通过自己动手,自主开发,,独立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实现由“学会”走向“会学”。包的过多,统的过死,会压抑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
(2)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从学习者的求知满意度、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等方面来进行评估。评价的标准是每一门课程都要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适用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管理机能。
(3)探索适用可行的考试制度。在学生学业考评方法上,以培养实用型技术管理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应有别于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的普高教育。高职毕业生注重的是能力,实施以技能为本的考评:内容上,在考查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更要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量减少记忆性内容,增加理解性、综合性、应用性内容;方法上,采取开卷、口述的方式多一些,闭卷、笔试方式少一些;也可以采用动脑与动手结合的方式组织考试,如设计和操作结合、社会调研与书写报告结合、组织课题与完成论文结合等;或者在实训基地现场实施技能考评。为规范考评管理、提高考评效率,可建立试题库。但任何方式的考评都要严格考试制度,严肃考场纪律,不能流于形式。
6、顺应地方经济发展 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主导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⑴地方产业结构主要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国家宏观布局形成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对高职教育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有不同的需求。现在地方产业结构呈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不同的主导产业类型构成了不同的专业人才需求链,对其他专业人才形成排斥。⑵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外源型模式要求职业技术人才的规格、素质要与国际接轨;以经济内生增长为主的内源型模式则要求职业技术人才与本土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高职教育发展的学科体系不宜大而全,而要小而精,顺应地方经济,快速前瞻发展。


  本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93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