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装备学院装备制造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本文选题:高等职业教育 +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 参考:《东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的则是人才培养的模式。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尚出摸索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探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为蓝本。首先,以国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为出发点,针对当前我国严重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及高等职业学校面临生存危机的问题,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为切入点,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弊端,以内外人才培养环境为主线,对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提出了若干设想。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过对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美国的CBE模式、MES模式以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益启示,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等。(2)通过对辽宁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学生人才培养、就业情况及辽宁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深度剖析,对辽宁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学院未来发展存在的机会都做了分析,找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3)提出了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方案。针对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在学期间学到的理论与方法,给出了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方案。并且,为了方案更好的执行,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可行性。本文的研究将为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同类院校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指导与应用参考。
[Abstract]:Wha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At present,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groping stage,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which affect its own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mode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beneficial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o cultivate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with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rst of all, taking the advanc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of foreign countr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iming at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advanced technical talents and the survival crisis faced by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starting from Liaon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drawback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d puts forward some tentative ideas on the talent training in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k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alent training environment as the main line.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1)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ual system" model of Germany, the CBE model of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es model.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l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t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in our country, mainly including: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thought: the training goal based on the vocational abil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etc.) through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talents,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and the Liaoning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Liaoning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in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ombined with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learned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skill talents in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Moreover,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scheme better, a series of guarantee systems are put forward to make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more feasible.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pplication reference for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d similar colleg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vocational skills talents training model.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1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6期
2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任重道远[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1期
3 王明达;;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5期
4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误区[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7期
5 潘武玲;;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和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马早明;;澳门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特色及存在的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0年08期
7 仲耀黎;;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因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0年03期
8 唐克美;;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0年04期
9 王首程;;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环境仍待改善[J];教育与职业;2000年05期
10 黄骏;;瑞士的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玫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与社会生活导向关系浅析[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颜加斌;;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徐文亮;;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探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孟丽涛;李庆芹;;改革开放30年,云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赵文亮;;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卢勤;宋国庆;孙连杰;;更新教学理念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7 刘源;;农林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周罗;;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一些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庞敦之;钟泽圣;鹿林;姚辉波;张波;张森;鞠秋文;刘来平;;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趋势与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10 陈锋正;苗彦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探析[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实践[N];甘肃日报;2008年
2 孙前;淄博市政协建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N];联合日报;2011年
3 南昌师专副校长 吴龙 南昌师专图文信息中心副主任 赵彬;五个到位促进南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N];南昌日报;2011年
4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林升乐;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高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磬;搭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立交桥”[N];光明日报;2013年
6 记者 任秋菊;市政协视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N];丹东日报;2013年
7 ;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N];河北日报;2013年
8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 顾坤华;“层次”之痛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何刚 孙智宏 河北省发改委 冯燕;以高质量就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N];河北经济日报;2013年
10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安;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N];安康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良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杜安国;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3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振如;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乔佩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熊健民;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付雪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鹏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多元化及其管理体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邓俊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严海鹰;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涛;高等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贾全华;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及营销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付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卢聪;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D];西藏大学;2009年
10 袁江顺;基于“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3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95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