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研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06 10:18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点、线、面、体"人才培养机制、分析,研究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构建。高职院校要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动态调节机制;平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同步性"和"未来性";将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企业有效对接并融为一体,形成知识领域、行政领域和产业领域的多力合一和有效同步,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Wuh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d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joint training mechanism of "political, operational, enterprise and enterprise schoo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of Wuh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n the basis of accurate self-orient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erfect the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society, balance the "lag", "synchronism" and "future" of talent training.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are effectively connected and integrated, forming the field of knowledge,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on and industry, the integration and effective synchronization of multi-forces, the training of technical ski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YJC880059)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K2012ZD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2 查强,丹尼尔·兰;大学之比较——兼析多伦多大学选择同型大学的案例[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张金波;刘献君;;中国独立学院地方化发展战略——基于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理论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4 郑永进;高慧敏;;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选择——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忠;大学生就业状况折射出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金潇明;;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2010年01期

3 刘根正;;从资源依赖视角看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以广东为例[J];高教探索;2011年01期

4 魏维;谢明元;何晋;周立功;;试析卓越计划中的校政企关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5 王建军;;基于三重螺旋的行业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王忠华;屈会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的调查研究——以济宁市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7期

7 魏维;谢明元;何晋;周立功;何嘉;;试论专业生态环境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8 杨善江;;“产教融合”的院校、企业、政府角色新探——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框架[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12期

9 张哲;;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服务创新体系研究[J];经济论坛;2011年05期

10 胡浩民;李思思;向安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多元联合互动逻辑——温氏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三重螺旋模型理论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谢凌凌;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战略”的构建、运行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樊俊飞;大学自主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红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芬;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易迎;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翟建国;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与政府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柴丽萍;加拿大高校合作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徐婧;唐山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杨秋菊;浙江省高等教育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任轶讴;我国公立大学治理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尹晓玉;日本高等教育产学官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柴福洪;;何谓“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12期

3 马迎贤;资源依赖理论的发展和贡献评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王保华,张婕;大学与社会共生:地方高校发展的模式选择——从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看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5 宗晓华;;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及其影响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6 查强,丹尼尔·兰;大学之比较——兼析多伦多大学选择同型大学的案例[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李世超;苏竣;;大学变革的趋势——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J];科学学研究;2006年04期

8 冒澄;;试论创新背景下的创业型大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21期

9 操太圣;;高校问责制中自治与外控的冲突及其化解策略[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郭秋平;;大学办学定位分析:资源依赖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职大学报;2004年01期

2 夏丽萍,惠朝旭;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2期

3 王大发;;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J];学习月刊;2006年08期

4 鲁兴勇;;和顺代有人才出[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5 朱湘虹;黄生成;;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J];理论前沿;2006年24期

6 居艳;余华凌;;论高校优秀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其培养模式——以高校优秀教师为例[J];理论导报;2009年10期

7 朱秀民;;创新开展校企“第二校园合作计划”培养创新型人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张雷;徐凤兰;;“三区联动”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年02期

9 刘军;李雪艳;;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竞一;;论如何创新文史哲人才培养机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峰;张建国;姜新;张岩;;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保障[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王德章;;适应龙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李放;;浅谈海南琼剧人才的培养与使用[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4 段荣娟;杜耀文;杨洁;牛钰;申莉;房锦霞;孙海虹;王换青;;山西实施人才战略对策研究——高层次涉外外语人才培养[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5 高娟;陈晓坤;;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加大标准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更新观念 创新机制 推动人才工作新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董文栋;魏颖娟;;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胜角;;海南书法人才的现状与培养刍议[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锁萍;刘陈;殷太平;段昌荣;姚锡林;程景清;;培养电子设计创新人才的教学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作者系中共广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侯有民;建立四项机制 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N];河北日报;2006年

2 记者 沈朝晖 通讯员 侯明灿;创新型人才4年后过万[N];宁波日报;2008年

3 大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洪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队伍建设[N];廊坊日报;2008年

4 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事局局长、州编办主任 商雁鸿;找准人才工作突破口 推动彝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8年

5 通讯员 高艳玲 赵生兵;奇台县创新机制激活人才兴事业[N];昌吉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微;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机制[N];中国人事报;2010年

7 梅香生;人才优势须转化为发展优势[N];孝感日报;2010年

8 刘建民 小宝 本报记者 王丹云 周军 柳方秀 通讯员 范海;人才兴,则企业兴[N];中国冶金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赵国梁;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在贵阳举行[N];贵州日报;2010年

10 常青;我盟专项政策全方位保障人才队伍建设[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本录;科技创新与我国人才培养机制的转换[D];广西大学;2006年

2 叶元伟;基于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杜锋;我国信息领域紧缺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丁丽娜;秦皇岛兴龙广缘商业连锁有限公司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5 黄金丹;基于PBL的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唐莲莲;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邹鹏;现当代黄冈人才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雪;重庆高等教育对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的人才支撑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马春媛;我国本土社工督导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齐菲;山东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及政策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26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226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