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校企“双元制”合作育人的调研与构想——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Abstract]:Actively explor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nnovating the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ducating people, making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ork hand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the trend and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 norms of the "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ual system"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Germa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theories of the German enterprises 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the roles of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i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re standardized. It is necessary to gradually establish the "dual system" teaching and training center in China and Germany an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operating fund guarantee mechanism, so as to explore actively the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pilot project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作者单位】: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澳门城市大学澳门发展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精品课题培育对象“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苏州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B-b/2011/03/055),主持人:杨海华
【分类号】:G7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保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3期
2 隋瑞歆;张亮;;德国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夏成满;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国;;面向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8期
2 杜远阳;;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1期
3 蒋洪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双元制”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4 杨国兰;;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高菁;;简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安小风;王雅蕾;朱光福;;对在高职改革中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陈相如;;论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中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08期
8 黄香喜;;统筹电大系统教师资源 促进电大师资均衡发展[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汤川;汤毅平;;德国工学结合途径与我国2+1途径的比较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刘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创新的启示——以粤北民族地区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昆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国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迟旭;区域经济视域下吉林省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余勃;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有效供给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童晓燕;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钟勇;普通高校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联系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正军;义务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状况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丽华;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孙子翠;基于效果改善的浙江省电信行业职业培训方案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谢建武;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黄少华;广东省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办学模式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刘轶;促进昆明市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周曼;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效果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映凯;德国“双元制”职教体制的考察与启示[J];湖南教育;2005年07期
2 张杰;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及借鉴[J];辽宁高职学报;2003年01期
3 姜俊和,王晓茜;国外职业教育立法与职业教育发展[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尧林;风彬;;“双元制”办学使平度职教如虎添翼[J];教育与职业;2004年09期
2 谢宗东;借鉴“双元制”进行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2期
3 梁琦;“双元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吕惠敏;奥地利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窦新顺,付俊薇;德国“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6期
6 曾燕生;;定单式“双元制”教学探讨[J];中国培训;2005年12期
7 张伟;浅议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可行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02期
8 高云峰;高职院校实行“双元制”分层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5年04期
9 柳咏芬;“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5年08期
10 陈智刚;;借鉴德国“双元制”改革我院教学模式[J];科技广场;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伯平;项顺如;;“双元制”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毛传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德国“双元制”模式[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陈光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6 于素云;;基于“双元制”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国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王家晶;;引入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路[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9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廖文婷;“双元制”模式培养研究生[N];苏州日报;2010年
2 冯峰 武梦亚;太仓“双元制”与地方经济良性循环[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朱振岳;浙江“双元制”助工人成技术骨干[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记者沐滟;“双元制”订单孵化高技能人才[N];无锡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丁洋;导入职教“双元制”培养稀缺专才[N];消费日报;2012年
6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双元制”职教成就“德国制造”[N];经济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潘光;引企入校完善职教“双元制”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赵建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探索[N];光明日报;2009年
9 宋玉婷 杨社生;五台山五峰宾馆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本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双元制”教学创出“太仓样本”[N];苏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臧志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玲;我国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张书芳;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中国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张芳芳;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勇智;中职学校“双元制”教育理念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红琼;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育真;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旅游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丛培军;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柳;德国双元制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益青;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周斯亮;“双元制”培训模式在SEME学校应用的方案设计[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57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35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