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教“双元制”对产教融合的启示
[Abstract]:The "dual system" model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economy, takes the social demand as the direction,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enterprise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s 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trains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technicians with both moral and talented ability. It effectively guarantees the production benefit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oducts, and promotes the world influence of German products.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分类号】:G719.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尧林;风彬;;“双元制”办学使平度职教如虎添翼[J];教育与职业;2004年09期
2 谢宗东;借鉴“双元制”进行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2期
3 梁琦;“双元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吕惠敏;奥地利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窦新顺,付俊薇;德国“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6期
6 曾燕生;;定单式“双元制”教学探讨[J];中国培训;2005年12期
7 张伟;浅议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可行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02期
8 高云峰;高职院校实行“双元制”分层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5年04期
9 柳咏芬;“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5年08期
10 陈智刚;;借鉴德国“双元制”改革我院教学模式[J];科技广场;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伯平;项顺如;;“双元制”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毛传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德国“双元制”模式[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陈光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6 于素云;;基于“双元制”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国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王家晶;;引入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路[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9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廖文婷;“双元制”模式培养研究生[N];苏州日报;2010年
2 冯峰 武梦亚;太仓“双元制”与地方经济良性循环[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朱振岳;浙江“双元制”助工人成技术骨干[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记者沐滟;“双元制”订单孵化高技能人才[N];无锡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丁洋;导入职教“双元制”培养稀缺专才[N];消费日报;2012年
6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双元制”职教成就“德国制造”[N];经济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潘光;引企入校完善职教“双元制”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赵建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探索[N];光明日报;2009年
9 宋玉婷 杨社生;五台山五峰宾馆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本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双元制”教学创出“太仓样本”[N];苏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臧志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玲;我国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张书芳;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中国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张芳芳;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勇智;中职学校“双元制”教育理念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红琼;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育真;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旅游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丛培军;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柳;德国双元制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益青;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周斯亮;“双元制”培训模式在SEME学校应用的方案设计[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23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42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