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育人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9-07-22 07:40
【摘要】: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社会发展塑造高级“器具”,而在于实现人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所谓“育人为本”,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在宏观上和“政治为本”、“经济为本”相对应,在微观上和“知识为本”、“技能为本”相对应,其核心是“人”,关键在“育”,要求学校教育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以人格健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为人处事、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方面的协调统一。 顺应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尚在探索之中。一些学校过于强调技能训练,“育人为本”理念淡薄,思想政治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忽视个人道德修养、急功近利、畏于面对挫折、意志力薄弱等,这些对于个人成长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育人为本”理念,从观念更新到实践探索都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具体而言,在观念上,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确立“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做事先做人”的学习理念;在实践中,要立足于“育”的规律探索和方法创新,努力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遥;张少义;;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党建;2010年08期

2 罗荣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 深化民办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1期

3 罗开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发展我国高等教育[J];当代职业教育;2010年06期

4 张贺祥;王秀林;;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5 陈敬佑;育人为本是大学校园建设的灵魂[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6期

6 李昌新;杨冰;刘亮;;育人为本重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10期

7 孙喜亭;论“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再论教育的出发点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8 赵继会;;学习《纲要》 创新高职办学体制机制——以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方经贸;2010年12期

9 李海峰;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J];高教探索;2005年03期

10 赵良庆;李德才;;教育的方向与现代大学的使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玉腾;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人学基础[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石荣菊;以人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庆存;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曹士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徐薇薇;“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三洲;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牛炜焱;“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郭小兵;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与对策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孟维伟;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7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17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1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