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湘阳;李华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之职业技能鉴定[J];考试周刊;2007年36期
2 杜志永;;关于高职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2期
3 徐桂彬;;浅谈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4 刘五云;刘旺生;;探索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高职和谐校园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年03期
5 张树芹;刘芙;寇琳;;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彭新立;;师德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0年11期
7 蔡建平;张立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文教资料;2011年01期
9 《政府与高校新型关系下高等教育投入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浙江省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分析与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08期
10 孙廷埙;孙峰;;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基本形式[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伟;;关于两年制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2 陆亚维;;高职院校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周荣华;;刍议校企合作办学[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陈树才;;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讨论[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吕岚;;高职教育要关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朱晓观;;完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思考[A];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文集[C];2006年
7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于世玮;杨力彬;;创新: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必须高扬的大旗[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9 马惠莉;;高职院校分析化学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之浅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文福华;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N];湖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冰;产业重组让高职教育做大做强[N];中国企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谢苗枫;高职,如何才能“高质”?[N];南方日报;2005年
4 陈波 金亚白 钱月航;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要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园区[N];常州日报;2009年
5 苏峤;校企联手,谋求高职教育新突破[N];江苏教育报;2009年
6 李竹成;以服务行业为宗旨 以改革创新求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9年
7 记者 黄惠民;高职教育需过“四道坎”[N];组织人事报;2010年
8 刘晓;高职发展忧思[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林东旭;民办高职教育亟须转变发展观念[N];厦门日报;2007年
10 记者 于忠宁;北京考生放弃三本读高职[N];工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2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7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9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涛;山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蒋友琴;广西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祝平;高职院校精神培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淑娥;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D];厦门大学;2007年
5 朱发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张娅;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丽萍;我国高职院校定位与特色建设摭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葛雅萍;论高职教育政策导向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卫峰;济南高职院校的办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0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3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