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5:22

  本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校企合作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一种深刻变革,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重心所在。目前,校企合作既是企业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途径,又是改变职业院校学科结构的有效途径,同时校企合作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校企合作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学校和企业的重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的原因所在。校企合作的问题一直在做,但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才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性课题,值得每一个有识之士去探索。这就使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国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本文针对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文献发表情况,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的领域问题,国家对校企合作的法律规章问题,以及学者们的见解等作出简要综述。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综述,本文将提出一个关键性问题: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这一理论,以求将国家关于校企合作问题落到实处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这将有益于国家、社会、学校,更有益于学生就业。论文总体分为以下五章。 第一章,概述文章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同时介绍文中的写作方法等。 第二章,在理论基础部分界定关键词和文章写作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从我国校企合作发展历程、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合作困境产生的原因等几个角度分析一下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 第四章,,介绍国外校企合作的几种典型模式,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入手,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第五章,探索我国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 合作教育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9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一) 研究背景9-10
  • (二) 研究意义10-12
  • 二、研究综述12-15
  • (一) 国内研究综述12-13
  • (二) 国外研究综述13-15
  •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安排15-17
  • (一) 研究方法15-16
  • (二) 框架安排16-17
  • 四、创新与不足17-19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9-23
  • 一、核心概念界定19-20
  • (一) 职业教育19
  • (二) 校企合作19
  • (三) 长效机制19-20
  • 二、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理论基础20-23
  • (一) 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理论20
  • (二) 合作教育理论20-21
  • (三) 知识产业论21-23
  • 第三章 我国校企合作现状分析23-29
  • 一、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情况23
  • 二、我国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分析23-26
  • (一) 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实训企业24
  • (二) 实施“1+1+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4-25
  • (三)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25-26
  • (四) 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26
  • 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26-27
  • 四、合作困境的原因分析27-29
  • 第四章 国外校企合作经验借鉴29-37
  • 一、国外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介绍29-31
  • (一) 德国和瑞士的“双元制”模式29-30
  • (二) 美国的校企合作模式30
  • (三) 日本的“企业访问”模式30-31
  • (四) 英国的主要合作模式31
  • 二、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建立我国校企合作长效机制31-37
  • (一) 明确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31-34
  • (二) 建立校企合作论证调研机制34-37
  • 第五章 推动我国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37-41
  • 一、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施保障37
  • 二、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机制37-38
  • 三、政校企三方联动的运行和协调机制38-39
  • 四、校企合作的动力与激励机制39-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国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本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4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0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