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14:21
【摘要】: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农民的教育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基拙教育的延续,是农村劳动力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现阶段,对农村青年普及职业教育,为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造就一批有文化、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实现科教兴农、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十二五”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受长期形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状的影响,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问题,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客观反映,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要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联系的纽带,担负着服务“三农”的重要使命。 本文分析了制约凌源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因素:如凌源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差,发展空间大;职业学校发展环境不良、地区分布不平衡;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职业教育基地缺乏;农村职业教育考核体系陈旧;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难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德国、美国等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模式,分析其对凌源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最后,本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从体系、环境、专业及教学内容、师资、基地、考核、就业方面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结合凌源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构建符合凌源地方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殷实、富庶、和谐、文明”新凌源做出应有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19.2
本文编号:2727454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媛媛,丁明鲜,曾令秋;关于教育券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孙文学;对农村职业教育观念转变的再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6期
3 孙翔;农职教育在实践中创立的四个新观念——农职教育创新典型实证调查感悟[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12期
4 白中军;区域农村“三教”发展状况的考察[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5 刘亚荣;对长兴“教育券”政策设计的几种社会期待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高焕喜;;略谈韩国对农业的重视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7 谢玉坤;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2年06期
8 胡荣华,刘光平,蒋书明;江苏农村城镇化水平区域测定和发展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1期
9 陈长华,田红连;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8期
10 马超;张义兵;;国外农民培训的三种模式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浩;江苏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7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2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