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715
【部分图文】:
存在显著差异(P>0.05)。启动词汇和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内隐评价性别差异显著 (P(0.05),即女性对于自我、中性以及他人的内隐评价都显著高于男性的评价,见图1一1。性别女性男性3,田评价等:.90级O”“-.·”~”~”·..·”·”~·…O”··“·一”“~,“..…“…O2内隐评价图1一1内隐评价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图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女性的内隐评价差异显著 (P<0.001),内隐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对他人的评价(P<0.05)。男性内隐评价差异不显著(P>0.05);在内隐自我评价上性别差异极其显著 (P<0.01)女性评价显著高于男性。在内隐中性评价上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 4.1.3.3;在对他人评价上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被试对自我和他人的外显评价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外显评价进行2(被试性别:男vs.女)xZ(外显词汇:自我vs.他人)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一3。
(M=3.13)显著高于对他人的外显评价 (M=2.83)。外显评价和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外显评价的性别主效应显著(P<0.01)。见图1一2。性别—女性······一男性,、·…、、、、‘.、二、O3.20珊280珊评价等级外显评价图1一2外显评价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图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女性的外显评价差异显著(P<0.001),外显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对他人的评价。男性外显评价差异不显著 (P>0.05);在外显自我评价上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性评价显著高于男性。在对他人的外显评价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P)0.05)。不同性别被试对自我和他人的内隐评价和外显评价比较见图1一3。
(M=3.13)显著高于对他人的外显评价 (M=2.83)。外显评价和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外显评价的性别主效应显著(P<0.01)。见图1一2。性别—女性······一男性,、·…、、、、‘.、二、O3.20珊280珊评价等级外显评价图1一2外显评价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图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女性的外显评价差异显著(P<0.001),外显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对他人的评价。男性外显评价差异不显著 (P>0.05);在外显自我评价上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性评价显著高于男性。在对他人的外显评价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P)0.05)。不同性别被试对自我和他人的内隐评价和外显评价比较见图1一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璐;;综述自尊研究的新进展[J];才智;2011年20期
2 胡自豪;谢国栋;;肥胖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实验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张艳艳;景一博;;艺术类高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学业成败归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4 罗贻雪;余毅震;杨奕;孙艳;;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外显自尊的相关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娟;高自尊异质性现象与自尊的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常河山;消费者品牌决策及决策策略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婷婷;青少年早期宽恕:特质观干预与宽恕干预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春江;轻度抑郁者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袁冬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建峰;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印象管理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荣娟;内隐自尊调节作用下高自尊的防御性和攻击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宽;违纪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心理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郑玉;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茜;听力障碍中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记忆偏好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9 陈晨;金钱启动对自尊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来自ERP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邓小平;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特性与功能的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3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7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