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71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培养目标、特点及意义
(一) 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培养目标
(二) 高职院校德育的特点
1. 由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高职德育的特殊性
2. 由高职院校的认识和现状导致的德育工作的复杂性
3. 由时代变化和要求导致的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三) 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意义
1. 培养更多合格人才的需要
2. 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 促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二、 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的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
(一) 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二) 高职院校学生道德问题原因探究
1. 从社会这个大熔炉的角度去分析,家庭、学校还有周围的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外因分析
2. 从个人角度来分析,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特点及主观原因是造成以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内因
三、 高职院校改善德育状况的途径和对策选择
(一) 以德育自身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德育工作
1. 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2. 加强“两课”教育、真正落实德育课程设置目的
3. 加强德育队伍自身建设,形成德育工作开展的坚实基础
4. 构建合理完善的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
(二) 高职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德育整体体系的构建
1. 以历史和文学辅助德育教学,增加德育教育的厚度和深度
2. 以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德育压力,增加德育的人文关怀
3. 纳入时代元素,发挥网络积极影响,增加德育的时代感和亲和度
4. 回归生活、嵌入实际,打造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实出路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振中;严军;;当代社会思潮与高职院校德育[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卜雪梅;;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18期
3 黄卫华;;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研究初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吴文贞;;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与德育融合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年02期
5 程海东,年大琦;高职院校德育新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3期
6 鲁晓庚;白福禄;;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策略[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年02期
7 黄汀;;亚文化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犯罪预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5期
8 郭华东;;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大众商务;2010年12期
9 付成波;;创新高职院校德育理念和德育工作方式浅探[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4期
10 刘翠英;;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洪彩真;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彭志武;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陈中建;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郑敬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静;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邵长胜;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艳兵;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林伟能;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林树梓;高职院校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春生;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教学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徐红梅;科学发展观与高职院校责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曾昭伟;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立业创业能力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燕;合作学习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5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7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