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规模大体相当政策的反思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0-12-11 18:03
保持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是我国近40年来的一贯政策。该政策很难适应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需求,其对中职的扶持也受到高等教育普及的冲击。该政策目前阻碍了学制体系贯通,加剧了升学竞争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当前高中阶段普职分流的价值取向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普职关系变革的基本思路是普职融通、普职分流后延、由各地区自定职普比。各地区近期应基于实际需求和教育规律确定职普比例并逐步扩大普高招生规模;中期应逐步实现自然、自由的分流形态;远期应在中等教育阶段全部开展普通教育,将职业教育后移到高等教育阶段。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20年07期 第11-16+102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05—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及招生占比
但是,近几年中职规模日益缩减,“大体相当”政策已经受到极大挑战。如图4所示,2018年中职学校招生数已经减少到559万人,较2010年降幅达到35%。2010—2018年期间,中职招生人数不断下降,职普比已经很难达到1∶1,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7年联合发布《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要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大体相当”依然是目前较为稳定的政策导向。
1990年前后高中阶段职普比基本实现了大体相当(见图1)。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要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如图1所示,1991年到1997年,中职招生数开始反超普高,1997年职普比约为6∶4,中职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自1983年以来稳步提高。(二)1998至2004年:职普比下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教育扩招:一个社会治理角度配置教育资源的案例解读[J]. 刘继安,陈志文,李马英夏.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4)
[2]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规模“大体相当”政策分析[J]. 刘丽群,周立芳.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8)
[3]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思考[J]. 查吉德. 职业技术教育. 2017(18)
[4]谁上中职? 谁上普高? 有何差异?[J]. 沈有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1)
[5]改革对口高考:增加中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以湖南为例[J]. 吴甚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28)
[6]我国中等教育阶段普职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变革的方向——德国中等教育阶段普职关系对我国的启示[J]. 朱新卓,陈俊一.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04)
[7]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内涵探析[J]. 王琴. 职教论坛. 2012(10)
[8]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分流情况[J]. 陈国良,董秀华,茅鸿祥,杜晓利,张珏,郭扬,王琴,杨治平,魏延志,王秀军,朱桃福,张振助,邱国华,董业军,杨晓凤,付炜,陆璟. 教育发展研究. 2009(23)
[9]高中阶段普职分流的全球视野[J]. 陈国良,董秀华,茅鸿祥,杜晓利,张珏,郭扬,王琴,杨治平,魏延志,王秀军,朱桃福,张振助,邱国华,董业军,杨晓凤,付炜,陆璟. 教育发展研究. 2009(23)
[10]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供给的选择[J]. 李彬.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12)
本文编号:2910987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20年07期 第11-16+102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05—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及招生占比
但是,近几年中职规模日益缩减,“大体相当”政策已经受到极大挑战。如图4所示,2018年中职学校招生数已经减少到559万人,较2010年降幅达到35%。2010—2018年期间,中职招生人数不断下降,职普比已经很难达到1∶1,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7年联合发布《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要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大体相当”依然是目前较为稳定的政策导向。
1990年前后高中阶段职普比基本实现了大体相当(见图1)。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要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如图1所示,1991年到1997年,中职招生数开始反超普高,1997年职普比约为6∶4,中职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自1983年以来稳步提高。(二)1998至2004年:职普比下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教育扩招:一个社会治理角度配置教育资源的案例解读[J]. 刘继安,陈志文,李马英夏.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4)
[2]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规模“大体相当”政策分析[J]. 刘丽群,周立芳.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8)
[3]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思考[J]. 查吉德. 职业技术教育. 2017(18)
[4]谁上中职? 谁上普高? 有何差异?[J]. 沈有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1)
[5]改革对口高考:增加中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以湖南为例[J]. 吴甚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28)
[6]我国中等教育阶段普职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变革的方向——德国中等教育阶段普职关系对我国的启示[J]. 朱新卓,陈俊一.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04)
[7]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内涵探析[J]. 王琴. 职教论坛. 2012(10)
[8]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分流情况[J]. 陈国良,董秀华,茅鸿祥,杜晓利,张珏,郭扬,王琴,杨治平,魏延志,王秀军,朱桃福,张振助,邱国华,董业军,杨晓凤,付炜,陆璟. 教育发展研究. 2009(23)
[9]高中阶段普职分流的全球视野[J]. 陈国良,董秀华,茅鸿祥,杜晓利,张珏,郭扬,王琴,杨治平,魏延志,王秀军,朱桃福,张振助,邱国华,董业军,杨晓凤,付炜,陆璟. 教育发展研究. 2009(23)
[10]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供给的选择[J]. 李彬.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12)
本文编号:2910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1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