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职专生人格教育探索
发布时间:2021-01-05 12:05
加强职专生人格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劳动者,是解决目前中职教育面临发展困境的关键,也是新世纪教育人性化发展趋势对中职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查阅、相关人格量表调查,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观察以及对个别职专生进行重点访谈等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对新世纪职专生人格教育加以深入探讨。文中阐明了人格和人格教育的理论基础,指出新世纪加强职专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职专生人格教育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职专生人格教育自身具有的特点,提出应从八个方面来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力量,多渠道、全方位地塑造职专生健全的人格。目的是为了强调中职教育树立正确育人观的重要性,探索符合职专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人格教育途径,为新世纪中职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职专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人格与人格教育
(一) 人格
(二) 人格教育
二、 新世纪职专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人格教育是职专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 人格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 人格教育是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 职专生人格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 职专生人格教育取得的成绩
(二) 存在问题
(三)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 职专生人格教育的特点
(一) 教育对象人格心理的特殊性
(二) 职专生人格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三) 职专生人格教育方法的独特性
五、 多渠道全方位加强职专生人格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 树立现代育人观念,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
(二) 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三) 加强学科教育渗透,提高教书育人效果
(四)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人格发展常识
(五)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促进人格形成发展
(六) 加强班级心理辅导,发挥群体教育功能
(七) 创设优良育人环境,提高隐性人格教育效果
(八) 凝聚校内外教育合力,共育健康成长一代新人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 俞国良,王永丽. 教育研究. 2002(07)
[2]什么是心理教育——基于教育学反思[J]. 沈贵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7)
[3]数学差生的人格特征研究[J]. 赵继超,马晓燕,杜玉祥. 数学教育学报. 2001(02)
[4]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 钱铭怡,夏国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02)
本文编号:2958632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人格与人格教育
(一) 人格
(二) 人格教育
二、 新世纪职专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人格教育是职专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 人格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 人格教育是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 职专生人格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 职专生人格教育取得的成绩
(二) 存在问题
(三)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 职专生人格教育的特点
(一) 教育对象人格心理的特殊性
(二) 职专生人格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三) 职专生人格教育方法的独特性
五、 多渠道全方位加强职专生人格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 树立现代育人观念,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
(二) 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三) 加强学科教育渗透,提高教书育人效果
(四)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人格发展常识
(五)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促进人格形成发展
(六) 加强班级心理辅导,发挥群体教育功能
(七) 创设优良育人环境,提高隐性人格教育效果
(八) 凝聚校内外教育合力,共育健康成长一代新人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 俞国良,王永丽. 教育研究. 2002(07)
[2]什么是心理教育——基于教育学反思[J]. 沈贵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7)
[3]数学差生的人格特征研究[J]. 赵继超,马晓燕,杜玉祥. 数学教育学报. 2001(02)
[4]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 钱铭怡,夏国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02)
本文编号:2958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58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