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教师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05:05
  工作倦怠(Burnout)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并首次引入心理学领域的。当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是Maslach和Jackson对其做出的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即工作倦怠是由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以及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等构成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它通常会发生在与其他人进行直接接触的人身上。本文通过对合肥三所高职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包括工作倦怠问卷、生活习惯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合肥高职教师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偏高,消极应对偏低。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高于中等水平,而支持利用度接近中等水平。工作倦怠中情绪耗竭和非人性化明显低于中等水平,而低成就感稍高于中等水平。健康水平得分接近中等水平。2.随工龄递增,教师的情绪耗竭和非人性化存在先增后减,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现象,情绪耗竭和非人性化存在显著差异,而低成就感在工龄上无显著差异。3.在性别上,男教师低成就感低于女性,而消...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教师工作倦怠的界定
    2.2 教师倦怠的结构
    2.3 教师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倦怠与相关概念的研究
    2.5 研究内容与目标
    2.6 研究假设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页
    3.3 方法与步骤
4. 量的研究结果
    4.1 生活习惯统计结果
    4.2 工作倦怠、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结果总评
    4.3 各要素方差分析
    4.4 关于倦怠的回归分析
        4.4.1 情绪耗竭的回归分析
        4.4.2 非人性化的回归分析
        4.4.3 低成就感的回归分析
5. 质的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与对象
    5.3 研究过程
    5.4 研究结果
6. 结果分析与讨论
    6.1 高职教师的倦怠现状及人口学变量下的分布特征
    6.2 倦怠相关因素的现状
    6.3 关于倦怠的相关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2982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82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2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