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调整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10:57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专业设置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本文在对高职专业设置的内涵界定、发展轨迹、历史作用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与陈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四大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和四大理论基础:终身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教育创新理论;提出了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区域性与开放性统一、适应性与前瞻性统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必要性与可行性统一;根据高职专业设置与社会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特点,从“实”字出发,探讨了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具体策略:讲实际超越时空局限,重实用超越工具主义,求实效超越急功近利,在求实中创新,使专业设置更趋合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高职专业设置的历史沿革
(一) 高职专业设置的内涵界定
(二) 高职专业设置的发展轨迹
(三) 高职专业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
(一)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时代背景
(二)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
三.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 区域性与开放性统一
(二) 适应性与前瞻性统一
(三) 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
(四) 必要性与可行性统一
四.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具体策略
(一) 讲实际,超越时空局限
(二) 重实用,超越工具主义
(三) 求实效,超越急功近利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纪之交世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 谢登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2]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职业教育的变革[J]. 王敏勤. 教育研究. 2002(05)
[3]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 张立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04)
[4]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研究[J]. 吕鑫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1997(02)
[5]联邦德国高等专科教育的特点[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1(03)
本文编号:2991031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高职专业设置的历史沿革
(一) 高职专业设置的内涵界定
(二) 高职专业设置的发展轨迹
(三) 高职专业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
(一)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时代背景
(二)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
三.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 区域性与开放性统一
(二) 适应性与前瞻性统一
(三) 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
(四) 必要性与可行性统一
四.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具体策略
(一) 讲实际,超越时空局限
(二) 重实用,超越工具主义
(三) 求实效,超越急功近利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纪之交世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 谢登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2]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职业教育的变革[J]. 王敏勤. 教育研究. 2002(05)
[3]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 张立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04)
[4]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研究[J]. 吕鑫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1997(02)
[5]联邦德国高等专科教育的特点[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1(03)
本文编号:2991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9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