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以泰州**职教集团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22 02:10
20世纪末,我国开始相继出现职业教育集团,江苏省先后成立了5个职教集团,此后,便开始了相应的办学理论的研究。2010年,泰州市成立了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但就目前来看,泰州**职业集团还停留在单纯的校企合作层面,职业教育资源仍分散隔离,存在“集而不团”的情况,集团内联系松散,组织效率不高,集团不稳定,师资力量有待提高,集团内部缺乏必需的利益联系,集团化办学有待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一种有效形式,泰州市应在整体上对职业资源做一个重新整合,以期今后更好的发展。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为泰州**职教集团的集团化办学提供实践性的指导作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拓新的局面。职业教育集团化是20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它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开辟了新的办学思路,各地的职教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作为办学模式突破的一种选择,职业教育集团在全国广泛兴起,通过契约、资源等联接方式,职业院校、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甚至政府部门形成联合组织,意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达成资源共享,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对泰州市而言,合理利用有效资...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泰州**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的现状分析
一、江苏省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情况
二、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
三、泰州**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四、泰州**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的意义
第三章 促进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集团化的治理结构
二、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共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研发基地
四、建立以高级技师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学实践团队
第四章 关于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建议
一、确保政府在职教集团中的保障作用
二、以产业特色带动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
三、加强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建立面向全国的订单委托式培养机制
四、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二、本文的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 高磊,李名梁. 职教论坛. 2012(15)
[2]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研究[J]. 黄国英. 成人教育. 2012(03)
[3]政府调控视角下国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典型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刘明策,刘志兵.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1)
[4]基于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新探索[J]. 王一群.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5]近二十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J]. 陈友力. 教育学术月刊. 2011(08)
[6]国外经验对我国政府主导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启示[J]. 尹华丁. 职教论坛. 2011(07)
[7]江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J]. 马万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33)
[8]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 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 高教探索. 2009(01)
[9]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J]. 柴福洪. 职业技术教育. 2008(22)
[10]江苏省职教集团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 崔永华,张凯,聂瑞睿. 教育与职业. 2008(09)
博士论文
[1]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 许涛.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 贾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2]高职院校与企业伙伴关系的研究[D]. 王翠华.苏州大学 2010
[3]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D]. 赵丽萍.福建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45278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泰州**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的现状分析
一、江苏省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情况
二、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
三、泰州**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四、泰州**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的意义
第三章 促进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集团化的治理结构
二、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共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研发基地
四、建立以高级技师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学实践团队
第四章 关于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建议
一、确保政府在职教集团中的保障作用
二、以产业特色带动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
三、加强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建立面向全国的订单委托式培养机制
四、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二、本文的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 高磊,李名梁. 职教论坛. 2012(15)
[2]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研究[J]. 黄国英. 成人教育. 2012(03)
[3]政府调控视角下国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典型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刘明策,刘志兵.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1)
[4]基于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新探索[J]. 王一群.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5]近二十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J]. 陈友力. 教育学术月刊. 2011(08)
[6]国外经验对我国政府主导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启示[J]. 尹华丁. 职教论坛. 2011(07)
[7]江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J]. 马万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33)
[8]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 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 高教探索. 2009(01)
[9]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J]. 柴福洪. 职业技术教育. 2008(22)
[10]江苏省职教集团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 崔永华,张凯,聂瑞睿. 教育与职业. 2008(09)
博士论文
[1]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 许涛.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 贾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2]高职院校与企业伙伴关系的研究[D]. 王翠华.苏州大学 2010
[3]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D]. 赵丽萍.福建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45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04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