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06 10:33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也相继颁布,将学前教育整个专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科专业要发展,师资力量是关键,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做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规定和新要求。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整体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距离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还相差较远。因此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尤其是构建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努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积极加快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加速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幼教专门化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思想为本,在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的理论阐释基础上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评价现状的实证调查研究,对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与不...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学前教育
(三)高素质幼教师资
(四)人才培养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概述
一、培养目标定位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特征
(一)培养目标类型从“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拓展
(二)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三)培养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四)培养评价强调评价过程,重视定性评价
三、职业面向
(一)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二)基本技能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量需求分析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以黑龙江三所高职院校为主要调查对象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
(一)问卷及访谈问题设计
(二)调查问卷发放
(三)调查方法
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培养目标情况统计
(二)课程设置情况统计
(三)培养过程情况统计
(四)培养评价情况统计
三、调查结论及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模糊,同质化强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三)培养过程不完善
(四)培养评价方式单一、反馈机制欠缺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对策
一、把握时代脉搏,重新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一)把重视《认证标准》,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把紧跟时代发展,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首要前提
(三)把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根本
二、紧跟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一)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特点和需求设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
(二)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实际开设学科专业前沿指导性课程
三、强化素质教育,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的培养过程
(一)学生主观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二)教学中职业化氛围的营造
(三)产教融合锤炼职业技能
四、培养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
(一)考核评价方式科学化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第四章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构建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以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二)以教学大纲为中心,优化课程内容
(三)积极推行“多证触通,课证合一”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法创新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注重实践学习,大幅增加实践环节
四、学前教育专业管理与评估体系改革
(一)以高职院校自我评价为基础
(二)以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作为主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制内人群二孩生育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 朱雅兰,刘凌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0)
[2]教育现象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新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J]. 刘莹,陈天怡,赵京娜. 教育探索. 2018(05)
[3]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J]. 张晗,范从月.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5)
[4]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教育系为例[J]. 张亚梁.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06)
[5]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建议[J]. 王燕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9)
[6]“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影响研究[J]. 黄新苹. 教育探索. 2017(03)
[7]国外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的比较与启示[J]. 肖化移,邱滢滢. 职教论坛. 2016(04)
[8]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J]. 关婧. 现代职业教育. 2015(27)
[9]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 刘曲. 现代教育. 2015(09)
[10]基于调查的本科课程考核模式优化[J]. 宗芳,李志瑶,贾洪飞,王潇. 中国大学教学. 2014(09)
硕士论文
[1]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志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8
[2]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昶晖.西北师范大学 2017
[3]广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 游晓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6
[4]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D]. 哈娜.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曹鹤.沈阳师范大学 2015
[6]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D]. 杨静.扬州大学 2015
[7]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 张占广.重庆师范大学 2015
[8]高职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研究[D]. 王海英.东北石油大学 2014
[9]三年制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重构[D]. 陈荣荣.湖南师范大学 2014
[10]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养研究[D]. 虞小明.西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71769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学前教育
(三)高素质幼教师资
(四)人才培养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概述
一、培养目标定位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特征
(一)培养目标类型从“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拓展
(二)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三)培养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四)培养评价强调评价过程,重视定性评价
三、职业面向
(一)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二)基本技能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量需求分析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以黑龙江三所高职院校为主要调查对象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
(一)问卷及访谈问题设计
(二)调查问卷发放
(三)调查方法
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培养目标情况统计
(二)课程设置情况统计
(三)培养过程情况统计
(四)培养评价情况统计
三、调查结论及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模糊,同质化强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三)培养过程不完善
(四)培养评价方式单一、反馈机制欠缺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对策
一、把握时代脉搏,重新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一)把重视《认证标准》,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把紧跟时代发展,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首要前提
(三)把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根本
二、紧跟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一)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特点和需求设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
(二)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实际开设学科专业前沿指导性课程
三、强化素质教育,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的培养过程
(一)学生主观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二)教学中职业化氛围的营造
(三)产教融合锤炼职业技能
四、培养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
(一)考核评价方式科学化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第四章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构建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以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二)以教学大纲为中心,优化课程内容
(三)积极推行“多证触通,课证合一”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法创新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注重实践学习,大幅增加实践环节
四、学前教育专业管理与评估体系改革
(一)以高职院校自我评价为基础
(二)以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作为主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制内人群二孩生育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 朱雅兰,刘凌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0)
[2]教育现象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新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J]. 刘莹,陈天怡,赵京娜. 教育探索. 2018(05)
[3]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J]. 张晗,范从月.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5)
[4]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教育系为例[J]. 张亚梁.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06)
[5]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建议[J]. 王燕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9)
[6]“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影响研究[J]. 黄新苹. 教育探索. 2017(03)
[7]国外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的比较与启示[J]. 肖化移,邱滢滢. 职教论坛. 2016(04)
[8]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J]. 关婧. 现代职业教育. 2015(27)
[9]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 刘曲. 现代教育. 2015(09)
[10]基于调查的本科课程考核模式优化[J]. 宗芳,李志瑶,贾洪飞,王潇. 中国大学教学. 2014(09)
硕士论文
[1]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志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8
[2]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昶晖.西北师范大学 2017
[3]广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 游晓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6
[4]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D]. 哈娜.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曹鹤.沈阳师范大学 2015
[6]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D]. 杨静.扬州大学 2015
[7]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 张占广.重庆师范大学 2015
[8]高职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研究[D]. 王海英.东北石油大学 2014
[9]三年制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重构[D]. 陈荣荣.湖南师范大学 2014
[10]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养研究[D]. 虞小明.西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71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17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