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农职院校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的优势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1-05-11 01:11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的难题,解决这两个难题的关键之一是培育农业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当前职业农民培训对象重点突出却覆盖面不够,培训主体一主多元却规范性不足,培训内容技能为主却轻整体素质,受训资格身份要求过严却轻视客观需求等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谁来种地"的现实诉求。农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中既有先天优势又有后发实力,发挥自身优势,注重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相统一,实现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推动小农经济与规模实体相融通,是对当前"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现实诉求的回应。 

【文章来源】: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0,34(0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职业农民培育:“谁来种地”问题的现实诉求
    (一)从总体数量上看,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
    (二)从年龄结构上看,农业生产后继乏人
    (三)从文化素质上看,农民应对能力明显不足
二、职业农民培训对“谁来种地”诉求的呼应与现实不足
    (一)培训对象重点突出却覆盖面不够
    (二)培训体系主体多元却规范性不足
    (三)培训内容以技能为主却轻视整体素质
    (四)受训资格身份要求过严却轻视客观需求
三、农职院校回应农民职业培训诉求的独特优势
    (一)与涉农普通高校相比,农职院校具有鲜明的“职教”特点
    (二)与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相比,农职院校具有突出的“高教”优势
    (三)与其他职业院校相比,农职院校具有独特的“农教”责任
四、农职院校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路径思考
    (一)提高“三农”意识,注重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相统一
    (二)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1.技能培训: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的新型农民带头人
        2.素质教育:培育学农爱农务农的高素质职业农民后备军
        3.弹性学制: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志青年
    (三)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小农经济与规模实体相融通
        1.协调农职院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模式
        2.构建农职院校与职业培训的互融衔接格局
        3.推进农职院校与地方政府组织的订单培养机制



本文编号:3180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180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