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专业大类入学机会的供求关系——基于2005-2016年浙江省高考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8 19:29
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研究多见于产品供求关系研究,少见于机会供求关系研究;多见于本科层次的研究,少见于高职高专层次的研究。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供求问题,以浙江省高考录取结果为依据测评了不同专业大类的入学机会供求关系态势。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大类的机会供求关系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结构失衡状态;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大类(旅游大类除外)在招生中总体比面向第一、第二产业的专业大类更为供不应求;不同专业大类相对供求关系的变化轨迹可归结为波折上升型、波折下降型、U型、倒U型和波折平衡型五种类型,各自变化成因不一。该结论可为我国高职高专不同专业大类的供给调整方向提供客观依据。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供求关系和毕业生供求关系双维度数据库及其信息反馈机制,使之真正在实践中服务于政府和高校决策。
【文章来源】:复旦教育论坛. 2020,1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专业大类相对供求指数测度结果
综上所述,不同专业大类相对供求关系的变化成因不一,包括供给制约型、需求制约型和交叉制约型。特别地,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和文化艺术大类的机会需求增长较快而轻工纺织大类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的机会需求却显著萎缩的现象释放出一个信号:我国的产业结构在2005-2016年间正快速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正在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服务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正在迅速攀升,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份额日渐降低。经济结构的这一转变引起了高等职业教育机会需求结构的相应变化,进而重塑了不同专业大类相对供求关系的整体格局。受参数的固有属性所限,相对供求指数的绝对值受当年高考录取规则的影响显著。如实行平行志愿前,各专业大类的相对供求指数普遍较高(参见图2中2005-2006年的数据),实行平行志愿后则出现整体下降(参见图2中2015-2016年的数据)。故同一专业大类不同年份的数据不具有直接可比性。为克服这一指标的局限,进行科学的趋势分析,可引入标准化供求系数的概念。某个专业大类的标准化供求系数为其相对供求指数与所有专业大类的平均相对供求指数的比值。其值大于1说明相对于平均水平,该专业大类偏向供不应求;反之,则说明和平均水平相比,供过于求。这是一个“相对的相对”即“二阶相对”参数,在技术层面可消除不同年份的测度结果受外部因素干扰的可能性,使历年的数据更具可比性。利用这一工具,可绘制不同专业大类的相对供求关系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共有12个专业大类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规律,如图3所示。
标准化供求系数波折走低的专业大类有旅游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其中,旅游大类降幅最大。这一方面与旅游大类中的一些专业如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日渐泛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生源锐减有关。而生源又与就业率、就业预期、就业收入、职业发展空间等多种因素挂钩。交通运输大类的标准化供求系数虽有下跌迹象,但总体仍高于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生源基础,这一点区别于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标准化供求系数波折上升的专业大类有土木建筑大类和文化艺术大类。其中,文化艺术大类在2013年以后才起色明显,其贡献主体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如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服装与服饰设计、动漫设计等。从中折射出人们的发展观、思维方式和需求层次正逐渐从“制造”向“设计”转变,这与我国近年来产业升级、进军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大步调相吻合。土木建筑大类的供求系数上涨与过去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有关,但总体涨幅有限。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的标准化供求系数大致呈U型变化趋势。比如随着近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相继步入快车道,与之对应的专业人员需求也同步增大,使相关专业大类的“价位”走出低谷,再度朝着供不应求的方向变化。相反,医药卫生大类的供求系数呈倒U型变化趋势,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很快又回归常态。最后,财经商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的标准化供求系数在波动中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尤以财经商贸大类的相对供求关系最为稳定。总之,不同变化趋势体现了不同专业大类各自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四、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教育市场化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J]. 王旭辉. 复旦教育论坛. 2016(02)
[2]我国高等教育若干典型供求关系研究[J]. 王旭辉.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1)
[3]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需求特征及需求制约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考生选择的实证研究[J]. 王旭辉. 教育发展研究. 2015(Z1)
本文编号:3254916
【文章来源】:复旦教育论坛. 2020,1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专业大类相对供求指数测度结果
综上所述,不同专业大类相对供求关系的变化成因不一,包括供给制约型、需求制约型和交叉制约型。特别地,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和文化艺术大类的机会需求增长较快而轻工纺织大类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的机会需求却显著萎缩的现象释放出一个信号:我国的产业结构在2005-2016年间正快速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正在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服务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正在迅速攀升,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份额日渐降低。经济结构的这一转变引起了高等职业教育机会需求结构的相应变化,进而重塑了不同专业大类相对供求关系的整体格局。受参数的固有属性所限,相对供求指数的绝对值受当年高考录取规则的影响显著。如实行平行志愿前,各专业大类的相对供求指数普遍较高(参见图2中2005-2006年的数据),实行平行志愿后则出现整体下降(参见图2中2015-2016年的数据)。故同一专业大类不同年份的数据不具有直接可比性。为克服这一指标的局限,进行科学的趋势分析,可引入标准化供求系数的概念。某个专业大类的标准化供求系数为其相对供求指数与所有专业大类的平均相对供求指数的比值。其值大于1说明相对于平均水平,该专业大类偏向供不应求;反之,则说明和平均水平相比,供过于求。这是一个“相对的相对”即“二阶相对”参数,在技术层面可消除不同年份的测度结果受外部因素干扰的可能性,使历年的数据更具可比性。利用这一工具,可绘制不同专业大类的相对供求关系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共有12个专业大类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规律,如图3所示。
标准化供求系数波折走低的专业大类有旅游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其中,旅游大类降幅最大。这一方面与旅游大类中的一些专业如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日渐泛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生源锐减有关。而生源又与就业率、就业预期、就业收入、职业发展空间等多种因素挂钩。交通运输大类的标准化供求系数虽有下跌迹象,但总体仍高于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生源基础,这一点区别于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标准化供求系数波折上升的专业大类有土木建筑大类和文化艺术大类。其中,文化艺术大类在2013年以后才起色明显,其贡献主体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如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服装与服饰设计、动漫设计等。从中折射出人们的发展观、思维方式和需求层次正逐渐从“制造”向“设计”转变,这与我国近年来产业升级、进军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大步调相吻合。土木建筑大类的供求系数上涨与过去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有关,但总体涨幅有限。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的标准化供求系数大致呈U型变化趋势。比如随着近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相继步入快车道,与之对应的专业人员需求也同步增大,使相关专业大类的“价位”走出低谷,再度朝着供不应求的方向变化。相反,医药卫生大类的供求系数呈倒U型变化趋势,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很快又回归常态。最后,财经商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的标准化供求系数在波动中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尤以财经商贸大类的相对供求关系最为稳定。总之,不同变化趋势体现了不同专业大类各自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四、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教育市场化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J]. 王旭辉. 复旦教育论坛. 2016(02)
[2]我国高等教育若干典型供求关系研究[J]. 王旭辉.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1)
[3]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需求特征及需求制约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考生选择的实证研究[J]. 王旭辉. 教育发展研究. 2015(Z1)
本文编号:3254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25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