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Z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17:13
这些年来中国愈加重视培养中等职业技能的工作,多种政策都显示表明国家的重视力度,鼓励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中等职业技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由于我国持续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实际上关于职业技术的办学理念仍然很落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办学的质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都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其中暴露最多反映最为强烈便是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问题。可以看到,由于中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接受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对学校的老师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尽管学生在增加,工作量也相应在增加,很多中职学校却没有相应给老师增加待遇和福利,给予老师们的激励机制建设也不完备,这都强烈打击到了中职教师从事工作的积极性,面对这些,如何有效地激励教师亟待解决,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满足教师的需要,充分调动中职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有信念和追求,并反馈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国内外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梳理出一些关于当前中级教师激励机制的理论现状,发现激励理念的科学性问题、激励模式的合理性问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等问题等待着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就此,本文...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图
17图 3-1 Z 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年限占比情况,专科的人数有 11 人,占 18.97^%,函的有 27 人,占 46.55%,研究生学历 1明 Z 中职教师学历水平在不停增长,的教师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进入学校表 3.1:Z 中职学校教师学历情况学历 人数 占专科 11 18.9授本科 19 32.7本科 27 46.5研究生 1 1.7
图 4.1 教学报酬及教学平衡感对有效教学激励的影响奖励 和努力工作的相关性的事实,总所周知,根据特征可以知道工作的实际业绩,与能力的大小,努力水平,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的理解都是有联系的,虽然并不都是与物质关系紧密,但是对重要的激励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教育的报酬对 Z 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的激励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教师满意,但未必一定会出现有效的奖励,因为教师对教育工作不满意,教育工作没有改善,奖金不可能带来好的效果。鼓励老师在获得满足感后,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因为中学职业学校的教师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所以想获得高级教师的称号,、全国表彰等各种荣誉。这些回报对教师的教育业绩的评价以及教师的满意度。基于这个,以这种形式教学的奖励将更重要,如图 4.1 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认为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收入回报有着合理的认识,这也是影响学习干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物质激励是优化南昌 Z 等职业学校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高校教师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着力点[J]. 朱必熙.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2]浅析中职教师的激励机制[J]. 王新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05)
[3]中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浅探[J]. 王艾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4]构建教师激励机制的制度途径[J]. 李晓明,鲁武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06)
[5]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 曹立村,顾丹霞. 企业技术开发. 2008(05)
[6]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及其启示[J]. 张婷. 江西教育. 2008(01)
[7]浅论多维视野下的中职教师激励[J]. 陈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
[8]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模型设计[J]. 王鑫,姚聪莉. 鸡西大学学报. 2007(06)
[9]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 易兰华,邬移生. 职业教育研究. 2007(12)
[10]以人为本,建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J]. 王秀梅. 教育探索. 2007(07)
硕士论文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 钟岩.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研究[D]. 庄岚.浙江师范大学 2013
[3]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王键.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县域中职教师激励因素及激励策略研究[D]. 周卿.云南大学 2012
[5]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其对策[D]. 刘梅红.华南理工大学 2012
[6]职业高中教师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小琴.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7]中职学校教师管理实践中激励问题的探讨[D]. 何玉荣.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8]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D]. 燕姝妤.内蒙古大学 2010
[9]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D]. 解丽娟.浙江师范大学 2010
[10]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外聘教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玉.四川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2470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图
17图 3-1 Z 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年限占比情况,专科的人数有 11 人,占 18.97^%,函的有 27 人,占 46.55%,研究生学历 1明 Z 中职教师学历水平在不停增长,的教师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进入学校表 3.1:Z 中职学校教师学历情况学历 人数 占专科 11 18.9授本科 19 32.7本科 27 46.5研究生 1 1.7
图 4.1 教学报酬及教学平衡感对有效教学激励的影响奖励 和努力工作的相关性的事实,总所周知,根据特征可以知道工作的实际业绩,与能力的大小,努力水平,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的理解都是有联系的,虽然并不都是与物质关系紧密,但是对重要的激励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教育的报酬对 Z 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的激励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教师满意,但未必一定会出现有效的奖励,因为教师对教育工作不满意,教育工作没有改善,奖金不可能带来好的效果。鼓励老师在获得满足感后,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因为中学职业学校的教师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所以想获得高级教师的称号,、全国表彰等各种荣誉。这些回报对教师的教育业绩的评价以及教师的满意度。基于这个,以这种形式教学的奖励将更重要,如图 4.1 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认为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收入回报有着合理的认识,这也是影响学习干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物质激励是优化南昌 Z 等职业学校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高校教师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着力点[J]. 朱必熙.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2]浅析中职教师的激励机制[J]. 王新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05)
[3]中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浅探[J]. 王艾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4]构建教师激励机制的制度途径[J]. 李晓明,鲁武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06)
[5]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 曹立村,顾丹霞. 企业技术开发. 2008(05)
[6]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及其启示[J]. 张婷. 江西教育. 2008(01)
[7]浅论多维视野下的中职教师激励[J]. 陈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
[8]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模型设计[J]. 王鑫,姚聪莉. 鸡西大学学报. 2007(06)
[9]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 易兰华,邬移生. 职业教育研究. 2007(12)
[10]以人为本,建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J]. 王秀梅. 教育探索. 2007(07)
硕士论文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 钟岩.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研究[D]. 庄岚.浙江师范大学 2013
[3]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王键.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县域中职教师激励因素及激励策略研究[D]. 周卿.云南大学 2012
[5]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其对策[D]. 刘梅红.华南理工大学 2012
[6]职业高中教师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小琴.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7]中职学校教师管理实践中激励问题的探讨[D]. 何玉荣.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8]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D]. 燕姝妤.内蒙古大学 2010
[9]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D]. 解丽娟.浙江师范大学 2010
[10]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外聘教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玉.四川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2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33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