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10:55
  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职业教育创造了有力的发展契机。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十二五”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已初步形成,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持续深入,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开始转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化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信息素养作为信息化时代公民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提升职业教育学生信息素养是适应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必要前提。那么如何借助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孕育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在研究团队所承担的“XX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项目的契机下,试图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科学客观地评测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以及厘清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有效提升信息素养的基本前提。因此笔者首先梳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文献,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要求,明确了中职学生信...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理论模型,影响因素


2.?1.3研究假设??(1)学生个人背景信息对其信息素养的影响??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在个体背景层面上,性别对信息素养产生一定影响作??用,且女性信息素养水平一般髙于男性[49]|5()];从年级来看,学生受教育年限越长,??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越高[51];在专业方面,自然学科专业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因此结合己有研宄结论,笔者提出如下研宄假设:??H1:性别对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显著性影响,且女生的信息素养高于男生。??

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职业教育学校


了]3所市直学校、5所局属学校、18所区属学校和9所民办学校,共计4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因此该样本中不同类别学校的比例数基本接近实际情况,保证了样??本数据的合理性。基本情况如图2.2、2.3所示。??40%?、剔??11%??图2.?2学校性质比例(45所)??从图2.2可知,本次调查XX市4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其中包括13所市直??学校,5所局属学校,18所区属学校以及9所民办中职学校,分别占比为29%、U%、??40%、20%。??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主题演进——基于CNKI(2008—2017)核心期刊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刘娜,杨科正.  西部素质教育. 2019(01)
[2]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王咸伟,徐晓东,刘欢欢,张英华.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1)
[3]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J]. 陈琳,王钧铭,陈松.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
[4]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年鉴表的构建与反思[J]. 郭日发,顾小清.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8)
[5]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评估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 朱莎,石映辉,蒋龙艳,余丽芹.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8)
[6]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 吴砥,许林,朱莎,杨宗凯.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8)
[7]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多层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 散国伟,余丽芹,梁伟维,黎欢.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8)
[8]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个体的视角[J]. 杨浩,韦怡彤,石映辉,汪仕梦.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8)
[9]走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 吴砥,邢单霞,蒋龙艳.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6)
[10]基于ISM与AHP的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J]. 罗玛,王祖浩.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4)

博士论文
[1]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 索兴梅.中央民族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基于FAHP的山东大学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对比和提升研究[D]. 娄丽娜.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34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434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