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16:57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应对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其重点就是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培养中职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能力是建设信息化2.0时代下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推进中职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目前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相关研究大多聚焦在内涵、框架、发展层次等方面,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颇为少见,且没有关注到中职教师群体。因此,研究影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对于深化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提高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完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本研究通过信息化教学创新相关文献推演、新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分析,梳理出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建设教师满意度4个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这4个关键影响因素对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借助结构方程模型AMOS软件进行建模,并提出各因素影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9项假设;通过设计各影响因素变量调查问卷,对杭州市4所中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有效样本量319份;运用SP...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9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重心在于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知识与信息的全新方式,从而创立信息技术、教学相互融合的全新文化。例如当推行有关信息化教学创新的项目时,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形成规模化扩展:实现教学实践变化,并且能够持续保持该变化、同时在更多课堂教学中传播扩散、从而引起教学整体变革的过程。因此本研究认为,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是指中职教师为实现职业教育的特定目标(比如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创新理念),在信息化环境中运用个体具备的信息知识及专业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器具及教学技能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中职教师通过积极主动吸收信息化教学思想和教学成果,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打破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新颖、适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实现教与学新的转变。图1-2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Figure1-2.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formationalteachinginnovationabilityandtheinformationalteachingability
τ?悸乔嗄杲淌τ行Ю?眯畔⒓际趵纯?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发、管理的新能力,此新能力应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开展能力、资源管理与处理的能力、对知识进行管理的能力、自我不断提升完善的能力[20]。2018年颉梦宁指出“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维度包括课程整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计划执行能力以及评价促进能力[21]。随后张英杰参考“AHP评价模型”,指出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应考虑从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基本能力、资源管理处理能力、评价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来进行评价[22]。图2-1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图Figure2-1.Thestructureframeworkofinformationalteachingabilityofteachersinvocationalcolleges2.1.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研究由于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升往往是在信息化不断地实践教学过程逐步地发展起来的,那么信息化教学能力无论在形成还是发展过程中都应具备相应的阶段性特征。归根结底在于不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在信息化教学实践时对信息化教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角色定位。我们有必要了解信息化教学能力各个阶段时的划分依据,其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组成划分与内涵界定均有一定的帮助。当前学者基本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发展理论视角出发,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阶段成因。如余胜泉于2006年提出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分成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模仿期、使用期、困惑期、专业融合期和最后的创新发展期[23]。2009年郭绍青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六阶段说:由迷茫-准备,到模仿-发展,再熟练-创新[24]。2009年,王卫军指出应从最初关注应用期-学习模仿期,迁移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迈向2.0时代的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调查研究[J]. 张宝君,邢西深,杨辰,陈晓明,徐建.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7)
[2]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J]. 张英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3]高职院校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模式实践研究[J]. 熊素娟,刘锐,祝志勇. 职教论坛. 2019(02)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课堂教学设计[J]. 王菊芝. 中国校外教育. 2018(36)
[5]信息化教学创新:内涵、分析框架及其发展[J]. 管珏琪,陈渠,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 2018(12)
[6]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制——面向2.0时代[J]. 刘晓琳.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
[7]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信息化教学创新与评价[J]. 薛刚,梁凯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22)
[8]“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 颉梦宁.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11)
[9]加快推进2.0,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级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 任昌山.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6)
[10]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4-2016年相关文献的分析[J]. 张幸,黄露.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05)
博士论文
[1]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 白文倩.浙江大学 2016
[2]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 杨宁.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王卫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顾小清.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TPACK框架下高中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D]. 尹承鑫.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 李聪.延安大学 2017
[3]兰州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黄露.兰州大学 2015
[4]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海霞.西北师范大学 2012
[5]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李天龙.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35044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9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重心在于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知识与信息的全新方式,从而创立信息技术、教学相互融合的全新文化。例如当推行有关信息化教学创新的项目时,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形成规模化扩展:实现教学实践变化,并且能够持续保持该变化、同时在更多课堂教学中传播扩散、从而引起教学整体变革的过程。因此本研究认为,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是指中职教师为实现职业教育的特定目标(比如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创新理念),在信息化环境中运用个体具备的信息知识及专业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器具及教学技能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中职教师通过积极主动吸收信息化教学思想和教学成果,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打破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新颖、适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实现教与学新的转变。图1-2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Figure1-2.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formationalteachinginnovationabilityandtheinformationalteachingability
τ?悸乔嗄杲淌τ行Ю?眯畔⒓际趵纯?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发、管理的新能力,此新能力应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开展能力、资源管理与处理的能力、对知识进行管理的能力、自我不断提升完善的能力[20]。2018年颉梦宁指出“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维度包括课程整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计划执行能力以及评价促进能力[21]。随后张英杰参考“AHP评价模型”,指出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应考虑从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基本能力、资源管理处理能力、评价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来进行评价[22]。图2-1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图Figure2-1.Thestructureframeworkofinformationalteachingabilityofteachersinvocationalcolleges2.1.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研究由于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升往往是在信息化不断地实践教学过程逐步地发展起来的,那么信息化教学能力无论在形成还是发展过程中都应具备相应的阶段性特征。归根结底在于不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在信息化教学实践时对信息化教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角色定位。我们有必要了解信息化教学能力各个阶段时的划分依据,其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组成划分与内涵界定均有一定的帮助。当前学者基本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发展理论视角出发,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阶段成因。如余胜泉于2006年提出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分成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模仿期、使用期、困惑期、专业融合期和最后的创新发展期[23]。2009年郭绍青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六阶段说:由迷茫-准备,到模仿-发展,再熟练-创新[24]。2009年,王卫军指出应从最初关注应用期-学习模仿期,迁移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迈向2.0时代的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调查研究[J]. 张宝君,邢西深,杨辰,陈晓明,徐建.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7)
[2]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J]. 张英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3]高职院校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模式实践研究[J]. 熊素娟,刘锐,祝志勇. 职教论坛. 2019(02)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课堂教学设计[J]. 王菊芝. 中国校外教育. 2018(36)
[5]信息化教学创新:内涵、分析框架及其发展[J]. 管珏琪,陈渠,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 2018(12)
[6]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制——面向2.0时代[J]. 刘晓琳.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
[7]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信息化教学创新与评价[J]. 薛刚,梁凯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22)
[8]“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 颉梦宁.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11)
[9]加快推进2.0,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级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 任昌山.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6)
[10]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4-2016年相关文献的分析[J]. 张幸,黄露.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05)
博士论文
[1]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 白文倩.浙江大学 2016
[2]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 杨宁.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王卫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顾小清.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TPACK框架下高中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D]. 尹承鑫.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 李聪.延安大学 2017
[3]兰州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黄露.兰州大学 2015
[4]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海霞.西北师范大学 2012
[5]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李天龙.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35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43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