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挣扎中前行: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史
发布时间:2021-11-13 22:16
当前我国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职业教育课程难以逾越传统模式成为了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今天的职业教育课程为何是这样的状态?造成今天“瓶颈”的结果有无历史之源?教育传统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重要影响因素,它的潜在性、规约性、排斥性等特点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影响着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教育传统自身的变革使得这种影响愈加复杂。西方近代职业教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是我国最早建立职业学校并非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下,清政府为了保全自身统治地位而效仿西方的无奈选择。这种被动过程,受制于旧体制下形成的深厚根基及其社会意识形态机制运作的惯性影响,使得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呈现为滞后的状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形成一种自觉意义上与传统教育相抗衡的力量。爬梳我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技艺教育课程、实业教育课程以及职业教育课程三个阶段。我国近代职业教育首先从具有高等技术教育特色的洋务学堂开始的,肇始于福州船政学堂。清末统治阶级引入西学课程虽然经历了翻译之学、制器之学、政治之学到技艺之学的认识过程,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停留于采取新的...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学制系统图
。一过的"新学制草案"中,对职业科课程的设计是多层系统草案。对职业科课程的设计与讨论??的设计??27日至11月7日在广州举行了第七届全国教育会‘‘学制系统草案"而著名,该草案对中等教育阶段普为"最为精彩"之处,汇集了各省教育界人±在推进,也反映了教育家们对两类教育的理性认知。??离不开对原有学制弊端的认识,民初颁布的壬子癸:。第一、预科制之阻碍学制统一;第二,各级学年限太长;第四、中学科目太笼统,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之需要。"2上述问题成为学制改革制系统图(见图4-1)来看,减少学校种类、注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课程特点刍议[J]. 杜成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1)
[2]1923~1927年公民科的制度化困境及其课程启示[J]. 陈华.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05)
[3]课程史研究:问题与展望[J]. 刘志军,王洪席. 教育研究. 2014(08)
[4]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向[J]. 张旭鹏. 史学理论研究. 2014(03)
[5]职业教育师生关系历史演变的社会学分析[J]. 夏英.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20)
[6]一部现代学制的艰难问世——《壬戌学制》的制定过程[J]. 吴洪成,苏国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7]论现代教育与教育传统[J]. 郭法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8]课程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基于对西方学者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J]. 叶波. 教育科学研究. 2013(12)
[9]中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百年演进的社会学分析[J]. 夏英.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30)
[10]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 徐国庆. 教育研究. 2013(10)
博士论文
[1]清末民初教育期刊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之研究(1901-1922)[D]. 王博.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法国年鉴学派研究[D]. 樊江宏.首都师范大学 2013
[3]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D]. 孟景舟.天津大学 2012
[4]中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课程史的研究[D]. 陈华.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壬戌学制研究[D]. 杨文海.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研究[D]. 齐小蕊.沈阳师范大学 2013
[2]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演变研究(1978-2008)[D]. 臧亮.浙江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93823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学制系统图
。一过的"新学制草案"中,对职业科课程的设计是多层系统草案。对职业科课程的设计与讨论??的设计??27日至11月7日在广州举行了第七届全国教育会‘‘学制系统草案"而著名,该草案对中等教育阶段普为"最为精彩"之处,汇集了各省教育界人±在推进,也反映了教育家们对两类教育的理性认知。??离不开对原有学制弊端的认识,民初颁布的壬子癸:。第一、预科制之阻碍学制统一;第二,各级学年限太长;第四、中学科目太笼统,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之需要。"2上述问题成为学制改革制系统图(见图4-1)来看,减少学校种类、注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课程特点刍议[J]. 杜成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1)
[2]1923~1927年公民科的制度化困境及其课程启示[J]. 陈华.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05)
[3]课程史研究:问题与展望[J]. 刘志军,王洪席. 教育研究. 2014(08)
[4]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向[J]. 张旭鹏. 史学理论研究. 2014(03)
[5]职业教育师生关系历史演变的社会学分析[J]. 夏英.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20)
[6]一部现代学制的艰难问世——《壬戌学制》的制定过程[J]. 吴洪成,苏国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7]论现代教育与教育传统[J]. 郭法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8]课程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基于对西方学者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J]. 叶波. 教育科学研究. 2013(12)
[9]中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百年演进的社会学分析[J]. 夏英.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30)
[10]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 徐国庆. 教育研究. 2013(10)
博士论文
[1]清末民初教育期刊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之研究(1901-1922)[D]. 王博.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法国年鉴学派研究[D]. 樊江宏.首都师范大学 2013
[3]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D]. 孟景舟.天津大学 2012
[4]中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课程史的研究[D]. 陈华.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壬戌学制研究[D]. 杨文海.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研究[D]. 齐小蕊.沈阳师范大学 2013
[2]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演变研究(1978-2008)[D]. 臧亮.浙江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93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49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