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产业技术的设计路径
发布时间:2022-10-29 23:14
将行业(企业)的技术设计为学校的专业课程,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论文研究的中心问题。该核心问题产生于如下逻辑:职业教育是技术教育,技术是专业课程的核心构成。专业课程的技术并非科学知识的应用,而是来自行业(企业)。需要从构成要素、价值取向、方法论、设计过程、设计结果五方面研究内容入手,探索如何实现技术的校企跨界,最终生成专业课程方案。产业技术是解决课程设计核心问题的中介变量,起到沟通职业活动领域与学习活动领域的桥梁作用,成为贯穿专业课程设计过程始终的基本脉络。沿此脉络,将研究内容划分两部分——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和理论模型研究。具体研究方法上,采用技术分析法,对产业技术的深入分析,将其开发为专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从知识本性、认识者本性以及二者的互动来分析课程设计的构成要素;“课程设计”的词源学分析,总结出从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的方法论;运用康德分界的思想,探索主体与客体之间分界、循环、融合,以克服以往课程设计中主客体分离的弊端;运用结构再生产理论,尝试解释产业技术结构、认知结构和课程结构的同源性和再生产。研究结果显示,将产业技术设计为学校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回归技术...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题目解读解与基本概念界定
1.1.1 题目解读
1.1.2 基本概念界定
1.2 研究背景、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缘起、问题提出
1.3.1 研究缘起
1.3.2 问题提出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视角、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视角
1.5.2 研究思路
1.5.3 技术路线
1.5.4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构成要素
2.1 技术知识体系
2.1.1 技术知识最有价值
2.1.2 技术是专业课程的核心构成
2.1.3 产业技术是专业课程的母体
2.2 技术技能型人才
2.2.1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2.2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能力
2.2.3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角色
2.3 技术知识与学习者的互动
2.3.1 技术与人的四种关系
2.3.2 技术知识的建构生成
2.3.3 技术技能的经验学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
3.1 回归技术世界
3.1.1 什么是技术世界
3.1.2 教育世界与技术世界的合—分—合
3.1.3 技术世界对专业课程的规定性
3.2 技术与人性相结合
3.2.1 技术的自主性及其弊端
3.2.2 技术的人文性
3.2.3 人是技术的主人
3.3“设计导向”
3.3.1“设计导向”思想概述
3.3.2“设计导向”与创新
3.3.3“设计导向”下的专业课程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方法论
4.1 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
4.1.1“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4.1.2“设计”的词源学分析
4.1.3“课程设计”的词源学分析
4.2 关系性思维
4.2.1 实体主义思维的局限
4.2.2 关系性思维
4.2.3 四组“熔化—冷凝”
4.3 结构再生产
4.3.1 产业技术结构、认知结构、课程结构
4.3.2 分界、循环、融合
4.3.3 专业课程方案的生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过程
5.1 确定课程目标
5.1.1 生产组织方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定性
5.1.2 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5.1.3 构建课程目标体系
5.2 选择课程内容
5.2.1 生产技术对课程内容的规定性
5.2.2 课程内容的筛选标准
5.2.3 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5.3 组织课程内容
5.3.1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5.3.2 课程内容的序化
5.3.3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结果
6.1 课程的整体设计
6.1.1 课程的整体内容设计
6.1.2 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
6.1.3 课程的整体价值设计
6.2 课程标准
6.2.1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6.2.2 课程标准的核心构成
6.2.3 课程标准的两个样例
6.3 课程资源
6.3.1 传统课程资源
6.3.2 网络课程资源
6.3.3 传统课程资源与网络课程资源的融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POC:MOOC与校园课程的深度融合[J]. 张永林,肖凤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18)
[2]论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内涵[J]. 韦冬余. 全球教育展望. 2015(04)
[3]基于工作过程取向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研究[J]. 汤百智,汤棣华. 职教论坛. 2015(09)
[4]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内涵[J]. 徐国庆. 江苏高教. 2014(06)
[5]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组织逻辑[J]. 吕立杰,袁秋红. 教育研究. 2014(09)
[6]面向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研究[J]. 李茂国,朱正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04)
[7]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戴维·帕特森.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04)
[8]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涂尔干对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新构建[J]. 渠敬东. 社会学研究. 2014(04)
[9]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 桑新民. 中国高教研究. 2014(06)
[10]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 康叶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01)
博士论文
[1]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 彭虹斌.华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8600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题目解读解与基本概念界定
1.1.1 题目解读
1.1.2 基本概念界定
1.2 研究背景、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缘起、问题提出
1.3.1 研究缘起
1.3.2 问题提出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视角、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视角
1.5.2 研究思路
1.5.3 技术路线
1.5.4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构成要素
2.1 技术知识体系
2.1.1 技术知识最有价值
2.1.2 技术是专业课程的核心构成
2.1.3 产业技术是专业课程的母体
2.2 技术技能型人才
2.2.1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2.2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能力
2.2.3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角色
2.3 技术知识与学习者的互动
2.3.1 技术与人的四种关系
2.3.2 技术知识的建构生成
2.3.3 技术技能的经验学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
3.1 回归技术世界
3.1.1 什么是技术世界
3.1.2 教育世界与技术世界的合—分—合
3.1.3 技术世界对专业课程的规定性
3.2 技术与人性相结合
3.2.1 技术的自主性及其弊端
3.2.2 技术的人文性
3.2.3 人是技术的主人
3.3“设计导向”
3.3.1“设计导向”思想概述
3.3.2“设计导向”与创新
3.3.3“设计导向”下的专业课程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方法论
4.1 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
4.1.1“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4.1.2“设计”的词源学分析
4.1.3“课程设计”的词源学分析
4.2 关系性思维
4.2.1 实体主义思维的局限
4.2.2 关系性思维
4.2.3 四组“熔化—冷凝”
4.3 结构再生产
4.3.1 产业技术结构、认知结构、课程结构
4.3.2 分界、循环、融合
4.3.3 专业课程方案的生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过程
5.1 确定课程目标
5.1.1 生产组织方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定性
5.1.2 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5.1.3 构建课程目标体系
5.2 选择课程内容
5.2.1 生产技术对课程内容的规定性
5.2.2 课程内容的筛选标准
5.2.3 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5.3 组织课程内容
5.3.1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5.3.2 课程内容的序化
5.3.3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结果
6.1 课程的整体设计
6.1.1 课程的整体内容设计
6.1.2 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
6.1.3 课程的整体价值设计
6.2 课程标准
6.2.1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6.2.2 课程标准的核心构成
6.2.3 课程标准的两个样例
6.3 课程资源
6.3.1 传统课程资源
6.3.2 网络课程资源
6.3.3 传统课程资源与网络课程资源的融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POC:MOOC与校园课程的深度融合[J]. 张永林,肖凤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18)
[2]论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内涵[J]. 韦冬余. 全球教育展望. 2015(04)
[3]基于工作过程取向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研究[J]. 汤百智,汤棣华. 职教论坛. 2015(09)
[4]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内涵[J]. 徐国庆. 江苏高教. 2014(06)
[5]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组织逻辑[J]. 吕立杰,袁秋红. 教育研究. 2014(09)
[6]面向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研究[J]. 李茂国,朱正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04)
[7]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戴维·帕特森.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04)
[8]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涂尔干对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新构建[J]. 渠敬东. 社会学研究. 2014(04)
[9]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 桑新民. 中国高教研究. 2014(06)
[10]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 康叶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01)
博士论文
[1]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 彭虹斌.华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8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69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