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发布时间:2024-03-22 00:42
高职机电类人才作为制造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典型的工程技术性人才。基于《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其培养的一级目标与二级目标,并通过构建"双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四有""多能"的师资队伍、"多元""闭环"的评价体系等途径来实现。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设计
(一)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一级目标
(二)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二级目标
1. 知识维度
2. 能力维度
3. 素质维度
二、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双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打造人才培养共同体
(二)重组“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培育实践教学共同体[7]
1. 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思路:一次训练,多次渗透,螺旋上升[8]
2. 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素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挖掘
(三)锤炼“四有”“多能”的师资队伍,搭建师资培育共同体
1. 交叉培训,优势互补
2. 一生双导,专兼结合
(四)创建“多元”“闭环”的评价体系,形成考核评价共同体
本文编号:393437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设计
(一)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一级目标
(二)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二级目标
1. 知识维度
2. 能力维度
3. 素质维度
二、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双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打造人才培养共同体
(二)重组“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培育实践教学共同体[7]
1. 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思路:一次训练,多次渗透,螺旋上升[8]
2. 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素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挖掘
(三)锤炼“四有”“多能”的师资队伍,搭建师资培育共同体
1. 交叉培训,优势互补
2. 一生双导,专兼结合
(四)创建“多元”“闭环”的评价体系,形成考核评价共同体
本文编号:3934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93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