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制度互补性视角
发布时间:2024-04-17 18: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学徒制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方向,国内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探索出订单培养模式。基于制度互补性理论建立"规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性"三要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这两类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制度互补性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政府协调、校企"双主体"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新生态,资源共享、工学结合的双元制课程体系,灵活弹性的学业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扩大试点规模与范围等政策建议。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现代学徒制制度互补性分析框架的构建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互补性研究
(一)德国和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
1. 规制性要素层面。
2. 规范性要素层面。
3. 文化-认知性要素层面。
(二)国内高职院校的“现代订单培养模式”分析
1. 规制性要素层面。
2. 规范性要素层面。
3. 文化-认知性要素层面。
(三)德、英、中三国现代学徒制制度互补性分析
1. 制度互补性的运行基础是统一制度框架设计。
2. 制度互补性的核心是为学徒提供就业获利预期。
3. 制度互补性的良性循环离不开高水准的劳动力培养质量。
4. 制度互补性的表现形式分化为互相加强和互相弥补。
四、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编号:395675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现代学徒制制度互补性分析框架的构建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互补性研究
(一)德国和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
1. 规制性要素层面。
2. 规范性要素层面。
3. 文化-认知性要素层面。
(二)国内高职院校的“现代订单培养模式”分析
1. 规制性要素层面。
2. 规范性要素层面。
3. 文化-认知性要素层面。
(三)德、英、中三国现代学徒制制度互补性分析
1. 制度互补性的运行基础是统一制度框架设计。
2. 制度互补性的核心是为学徒提供就业获利预期。
3. 制度互补性的良性循环离不开高水准的劳动力培养质量。
4. 制度互补性的表现形式分化为互相加强和互相弥补。
四、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编号:3956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95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