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新时期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4-08-12 21:51

  改革开放以来.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国家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而大力推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据统计,到2012年我国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2200多万人。

  但由于社会观念和历史的原因,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持续扩招。职业教师队伍的数量、总体素质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其专业意识及教学、研究能力较弱。而缺少专业实践仍是突出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深入分析,并以独特的视角进行路径探索,以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职业价值观与转型期学校变革的冲突教师职业价值观指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和工作结果的相对稳定的看法。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程度和方向,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和水平,影响教育的兴衰成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快速期,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受市场经济的变革冲击,其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职业价值观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相当一部分教师把从事职业教育作为谋生的手段.而非其所追求的事业。究其原因,应是他们受内、外部因素影响而未能构建起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外部因素。在转型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已被瓦解,新的价值信仰还未确立,中职教师需对自身价值进行重新定位。社会舆论、家长对中职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与偏见。加之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日趋严重,职教教师的经济收入及其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在学校管理方面,管理者过于追逐功利的办学模式。往往忽略了职业教育的长远目标,未将教师个人的合理需求与学校发展相融合。使得教师的自身需要与学校发展目标产生矛盾。

  内部因素。受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职业的稳定性被打破;人事制度改革使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很大一部分职教教师非师范院校出身,甚至有些是因专业需要从工厂企业招聘的技工,对教师职业认识肤浅。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取向与现实的条件产生矛盾时.部分教师有向物质需求方面回归的现象。

  (二)职业倦怠影响其专业发展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是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状态。据调查访谈,超过70%的中职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其中老年教师较年轻教师严重,男教师较女教师严重。

  职业倦怠最明显的表现是工作缺乏热情、活力和主动性;个人发展无目标和计划;个人发展停滞;个人成就感低等。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学生的问题行为和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升温,中等学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笔耕论文新浪博客,中职教师队伍数量与其不相适应,教师紧缺问题Et益严重。中职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他们的教育对象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学习障碍、心理障碍、习得性学习无助、不良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薄弱、单亲家庭、农村的留守学生、家庭困难学生等,教育难度大,教师需要在学生管理、情感投入、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长期超负荷运转引起身体过度劳累,感到身心疲惫。[212.职业认同感低是显性因素。教师职业认同是其获得社会专业认同的重要心理基础。社会的要求、他人的观念和期望影响职业认同的形成。中等职业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三流学校”、“杂牌军”,在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眼中地位很低,职业学校的教师都被认为是普通高中不要的二、三流教师。社会偏见、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挫伤了中职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有些中职教师认为投入再大也不会被社会认可而心生倦怠。众所周知,以就业为取向的职业技术教育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是实践型的,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不像普通高中那样每年考取的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又有政府的奖励。他们付出了很多,但却难以证明自己的成就。此外,中职教师的收入水平赶不上外界的发展速度,因此,他们常常感到不被理解、不被重视,工作成绩不被肯定。

  (三)自主发展意识淡薄阻碍其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于教师对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部分教师对中职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把教育教学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而不寻求个人的专业发展。对专业发展缺乏思考的教师,角色意识模糊,目标不明确。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完全理解中职教师的角色,没有真正吃透角色的意义。明确自身角色的教师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会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反之则盲目跟进,被动发展,缺少目标追求,嘲他们责任感较薄弱,对教学的理解局限于教课,满足于完成上课任务,而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服务缺乏热情。究其原因:首先,按照马斯洛人的需要的层次理论,生存需要应是低级需要,发展需要则是高层需要,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求高级需要。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却普遍存在教师待遇偏低的现象。笔者在与教师交流时,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句俗语:

  “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口草”。低收入直接导致 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圈其次,受我国传统中庸观念的影响,安贫乐道,满足现状。再次,社会偏见使得职业教育被看成二流教育,中职又是职业教育中的低级教育,中职教师成为二流、三流教师的代名词,社会专业地位低下。当前中职招生为买方市场,中职成为没有门坎的教育,许多中职教师假期不休息,走村串户上门招生,招生竞争的无序状态带来了负面影响,教师们在招生过程中难免听到一些反面意见,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加上社会人才高消费,职校生和初中毕业生在初次就业上甚至没有明显差别。这些现状导致中职教师缺乏成就感、荣誉感,他们上进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缺乏专业成长动力。

  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解决路径探寻

  (一)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1.营造有利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当职业教育日益显现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时,人们都把目光投向职业学校。中职教师处于矛盾的焦点,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这无疑加剧了中职教师的职业负担。为增加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社会应当给予中职教师一个合理的职业角色定位,给中职教师一个正确的评价,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营造全社会真正尊重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支持、企业参与、内部努力、社会认同的统一整体,同时完善中职教师准人制度、为广大中职教师提供考察和研修的条件和机会,恰当地满足中职教师的合理需求,这样他们就能及时地了解、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术。通过这些举措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利于中职教师减轻压力,提高职业素养。

  2.构建有利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环境(1)学校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管理者要主动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体现人文情怀。营造校园内民主、和谐、轻松的环境,管理者与教师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采取积极的措施为他们解决问题,减少问题堆积,缓解心理压力。学校还要创造相应的条件,不断满足教师施展才华与创造能力的需要,使教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有效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2)改革和完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职学校要建立有别于普通高中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坚持发展和奖惩并重,突出教师绩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但适当奖惩是必须的,奖惩实质上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激励教师的一种手段。只有将奖惩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改革中应汲取“奖惩”评价和“发展”评价优秀的部分,努力整合两者的功能。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3)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要形成一种学习型的校园集体文化环境,使学校组织的愿景与教师个人的愿景相结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校园风气,利用这种校园文化的力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学习型组织的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民主、平等、团结合作、学习、创新、自由、交流、信息资源有效共享等。

  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创建。如,学校可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同时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动力。

  (二)课题研究引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选择教育教学领域有价值且有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有效表达等推广应用成果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职学校的课题研究是中职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教师课题研究与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是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1.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成长环境包括浓郁的人文气息、宽松的学术氛围、尊重、支持教师专业决策、专家引领等,课题研究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首先,构建研究共同体。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观中,教师是作为独立个体进行教学的,具有“专业个人主义”的特点,缺乏相互合作以及教学上的沟通与对话,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不佳,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线教师参与或主持课题研究,实际上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理性沟通、合作分享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形成一个教学研究的共同体,让教师们合作研讨、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其次,创造专业引领的机会。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并不等同于专家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专家学者、教研员与教师的对话与共享。在专业引领中,要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模式,专家要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中心,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对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其专业成长。

  2.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搭建实践平台。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三种实践能力:教育的洞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评判能力。其次,有利于教师角色转换,成为反思者、研究者。波斯纳(P0sner)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表明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反思已获得的教学经验,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7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研究方案、策略、实施情况的自我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极好的方法。此外,教师通过与课题组成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形成合作反思的常态化,有助于通过对话,相互促进,共享研究成果。

  3.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主体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研究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专业发展。从课题申报到资料的搜集、分析,以及课题立项后开题报告的撰写,再到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施方案的修改和完善,在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运用相关理论和策略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不仅需要来自专家、教研员的指导,更要不断地自我反思,自觉、主动、能动地去探索。教师基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部需求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提高和完善,完成自主发展,实现作为教师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本文编号:4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6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