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行政化逻辑及其超越
发布时间:2017-06-30 00:17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行政化逻辑及其超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的发展,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办学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业已形成。这种政府主导下的高职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这种完全依靠政府强力推动的办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科层化体制向神圣的教育领域的浸染、高职办学机构庞大,行政人员多、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僭越、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如此之多,使得我们对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办学模式不得不进行审视和反思——如何走出高职教育行政化的藩篱?高职教育究竟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办学模式?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背后原因——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行政化。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得知,高等职业教育从在我国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始终没有脱离浓重的政府色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高职教育必须走出“学校——政府”二元对立的单向度思维,摆脱重学轻术的传统路径依赖,进而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市场经济的逻辑。具体内容包括:首先,,政府简政放权,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具体控制变为宏观政策引导,精简党政机构,逐步取消行政化。其次,引入教育机制和市场机制来办高职,充分发挥教授、校长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提高行业、企业、民间组织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 办学模式 行政化 超越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9.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绪论8-20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8-9
- 1.1.1 问题的提出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核心概念界定9-12
- 1.2.1 高职9-10
- 1.2.2 办学模式10-11
- 1.2.3 行政化11-12
- 1.3 文献综述12-17
- 1.3.1 我国高职办学模式行政化现有文献研究统计分析12-13
- 1.3.2 我国高职办学模式行政化现有文献研究内容分析13-17
- 1.3.3 文献述评17
- 1.4 论文研究思路17-20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4.2 研究的方法18
- 1.4.3 主要观点18-19
- 1.4.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9-20
-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历史追溯20-28
- 2.1 改革开放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萌芽20-21
- 2.2 20 世纪 80 年代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初步发展21-23
- 2.2.1 我国最早的高等职业学校——职业大学的出现21-22
- 2.2.2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22-23
- 2.2.3 高等职业教育的“身份”逐渐认同23
- 2.3 20 世纪 90 年代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深入发展23-25
- 2.3.1 政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4
- 2.3.2 政府开始对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统筹管理24-25
- 2.4 新世纪近 10 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快速发展25-26
- 2.4.1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初见成效25
- 2.4.2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全面展开25-26
- 2.4.3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持久深入26
- 2.5 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的历史成就26-28
- 2.5.1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6-27
- 2.5.2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27
- 2.5.3 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27-28
- 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行政化逻辑28-32
- 3.1 层级制的政府部门管理模式28
- 3.2 高职办学机构庞大,行政人员多28-29
- 3.3 行政权利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29-30
- 3.4 高职办学特色不明显30-32
- 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行政化办学的归因分析32-36
- 4.1 重学轻术的传统路径依赖32-33
- 4.2 捉襟见肘的办学经费33
- 4.3 高职办学没有遵循教育规律33-35
- 4.3.1 教育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34
- 4.3.2 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34-35
- 4.4 高职办学没有遵循市场经济的逻辑35-36
- 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行政化办学模式的超越36-42
- 5.1 正确定位政府角色,逐步取消行政化36-38
- 5.1.1 精简党政机构,合理规划行政岗位36-37
- 5.1.2 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37
- 5.1.3 建立高职院校领导干部遴选制度37-38
- 5.2 遵循高职办学的教育规律38-40
- 5.2.1 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的组织管理结构38
- 5.2.2 成立校务委员会,实现企业家、教授、校长共同治校38-39
- 5.2.3 建立高职办学的多主体交往管理与监督机制39-40
- 5.3 遵循高职办学的市场规律40-42
- 5.3.1 提高高职办学的社会认同度40
- 5.3.2 提高行业、企业参与高职办学的积极性40-41
- 5.3.3 建立高职办学多元经费筹措制度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附录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开颖;;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改革的路径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徐元俊;;创新高校管理体制需先去大学行政化——以地方高职院校为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9期
3 罗华;;高职院校“去行政化”的路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4 胡紫玲;沈振锋;;从《莫里尔法案》到《史密斯—利弗法案》——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9期
5 李江源,巫春华;高等学校行政化略论[J];高教探索;2000年01期
6 郑咏梅;徐元俊;;大学行政化诊断与去行政化路径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7 郭卉;;我国大学学术权力制度演进的历史考察[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7期
8 赵庆典;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9 陈红;李玉春;;高职教育规律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年23期
10 徐元俊;;对高职院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行政化逻辑及其超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99911.html